甜的美好隐语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1期 作者: 麦文 

标签: 农业地理   文化地理   

甜味是人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得到的第一份食物,就是母亲甘甜的乳汁。18世纪的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认为,追求甜和光明,是我们人类“两件最高贵的事情”。
装饰有爱字的心形糖果。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Michael Koller/C

有朋友从泰国旅游回来,问她在泰国最开心的是什么?她说是吃“哈根达斯”,因为那里的哈根达斯价格只需国内的三分之一,“所以我每天都要吃三份”。朋友说时满脸都是孩子般甜蜜的幸福表情。

“爱我就请我吃哈根达斯”,有一句广告语这样说。“它能释放人的欲望,揭示人的命运。”电影《浓情巧克力》这么形容巧克力的魔力。据说我们口腔里甜味的感受体,是直接连接到大脑中分泌脑内啡的地方的,所以糖吃下去之后,可以快速诱发人体产生快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吃巧克力,紧张时也会想吃甜食的原因了。同时,糖可以马上转化成热量,减轻你的压力、提升人的心情。在西方有一种糖叫“life savor”,它的形状很像救生圈并且因此而得名——就像你套上救生圈就可以安全地游泳一样,这种糖也能救你的命,在你饥饿难耐时,吃上一颗就会很快缓解饥饿的感觉。

人类对甜味的追逐从我们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在母亲肚子里还没有机会接触任何外界味道的时候,我们就在有滋有味地吞咽甜甜的羊水。据研究,出生后仅几小时的婴儿已能明确表示对甜味的喜好和对酸味的厌恶,而初学走路的孩子已经对不同浓度的甜味十分敏感,这说明喜欢吃甜的东西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人们爱吃甜食的分子基础。据报道,研究人员将一种编码合成人类甜味感受器蛋白质的基因注入老鼠体内,创造出了与人类一样爱吃甜食的老鼠。他们同时又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器基因注入另一组老鼠的味觉细胞中,结果这些老鼠会把本来没有味道的分子当成是甜的。两组实验都表明,舌头上对甜味的感受器分子会刺激舌头和硬腭上的味觉细胞,并将味觉信号传送到大脑,而编码甜味感受器蛋白质分子基因的不同,可能导致每个人对甜味喜好的差别。

责任编辑 / 杨浪涛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