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
遗世独立的藏人古王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张茵 张超音 

标签: 印度   文化地理   寺庙   宫殿   历史地理   

400年前,达桑热巴写了一本书,叫《香巴拉之旅》。他笔下的香巴拉(香格里拉),就是现位于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知道拉达克是从古格开始的。一个风雨飘摇700年的古格王国,忽然就如青灰的暮霭般消散在札达土林深处……亡了古格的,据说是跟它同宗同族的“雪山水晶国”——拉达克。
从列城沿着印度河往西行进200公里处,坐落着一个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喇嘛雍禄寺,历史上着名的佛学家仁钦桑布赴克什米尔学经时曾在这里长期居住,弘传佛法。

从西藏再往西,便是拉达克。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两大世界最高的山系从南北两面将其夹峙其间,几乎平行的拉达克山脉和札斯卡山脉又从中横贯,无数雪山托起这片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地。在机场修建以前,每年11月到翌年4月,有6个月的时间不能通行,使拉达克完全与外界隔绝。重重雪山接天连地,像守护一个久远的神谕一般,守护着拉达克的古老文化,守护着这传说中的“小西藏”。

拉达克西北接克什米尔(巴控区),西南接巴基斯坦,东临中国西藏,地处印度最北端,被划入查谟和克什米尔自治邦。说起来这个邦也够神奇,藏传佛教的拉达克、伊斯兰教的克什米尔、印度教的查谟,像三块不同颜色的七巧板,被溪谷和高山拼接在一起。

2004年1月的一个早晨,我们乘坐的飞机从德里起飞一刻钟后,一道道覆满白雪的山峦便迤逦而来。愈向北,山就愈高、愈密,这就是冰天雪地的喜马拉雅……正是这道地球的脊梁,在地理上将拉达克与印度次大陆分离,形成两个对比强烈、差异极大的世界。

在列城的巴扎上卖杏干、杏仁和其他干果的拉达克女子们大多裹着暗色的羊毛头巾,席地而坐,一边低声聊着天,一边看着眼前匆匆走过的行人,这样的情景与几百年前没有什么不同。
拉达克人把自己的家布置得有板有眼,他们平静地吮吸着喜马拉雅群山南侧温润的空气,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拉达克人是我们所遇到的最好客的民族之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透着谦虚和诚实。

列城·巴扎

最终,飞机降低了高度,开始在印度河谷中一处平坦的缓坡上方盘旋,望下去,景色竟是贴心贴肺地熟悉:一块块收割过的农田,还留着麦茬排布出的一道道细细的纹理,像在一张极大的粗画布上,用短促有力的笔触蘸着浓浓的咖啡色油彩涂抹过;在田块之间,散布着一些白色的四方形藏式房屋。南面不远的地方,从神山冈仁波齐发源的印度河(中国境内称狮泉河)像一条粗大的绳索,发出冷冽的寒光。巨大荒凉的石山在河流两岸绵延,顶着千年不化的积雪,线条硬朗而丰富——像是西藏的阿里——列城到了。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