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与移民共舞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10期 作者: 熊宗仁 

标签: 贵州   历史地理   

熊 宗 仁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贵州是古人类的摇篮之一。早在二十多万年前,在今贵州地域上就闪射出令世人瞩目的史前文化之光。今贵州地域有确切文献可考的历史,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它记述“西南夷”特别是其中“最大”的夜郎国的历史,虽然简约模糊、扑朔迷离,但都是信史。

大约两千多年前,贵州是中国氐羌、百濮、百越、苗瑶和汉民族五大族系融合的地域。各民族各支系进入的时间虽然不一致,但他们之间的排斥、交融和友好共存的过程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新的文明元素不断生长,旧的文明元素衰落,于是就有了历史的进步。

由于史前文明存在无数的断环,我们无法确认史前众多的远古人类中的某个就是今贵州某个民族原始的祖先。不算远古人类无意识的迁徙流动,而据史籍记载,在今贵州地域,移民这一文明的交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当时的贵州地域,人口的民族构成是“夷多汉少”。外来的汉族人口犹如涓涓细流汇入少数民族之中,渐渐成了“夷”的一部分。

自秦汉对“西南夷”的开发,中经长达千年以上的民族交流融合,即使是明王朝建立后大规模地向贵州迁入汉族人口,都没有改变贵州人口构成上“夷多汉少”和文化上“夷强汉弱”的格局。这种格局发生重大转折,是在清代中叶以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