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富人的乡村盛宴

贵州省教育学院教授
贵州,起初人们认为她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是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之后人们又把眼光转到贵州的绿色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多民族传统文化上。但后来,在远道而来的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眼中,贵州极具异质性的传统民族文化,尤其是“乡村人民的纯朴与微笑”才是最有吸引力的资源。他们建议,贵州旅游形象应当是:“这里是世界上最热情友好的地方”。专家们选定了雷公山区的7个苗族村寨,编制了一个“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性规划”,建议贵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贵州建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但一些人感到不解:乡村不就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吗?而贵州的乡村就是中国最边缘、最贫困、最落后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能够成为旅游热点而富裕起来吗?
城市与乡村,将是21世纪中国的两个相互冲突、对话、互补的主角。上世纪最后20年,中国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是以京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地区。在那里,古老的乡村正在以极其迅猛的速度被城市取代。与此同时,城市人的压力感、紧张感、孤独感、隔膜感、与自然的分离感也在迅速产生。古老的乡村那宁静、自然、浪漫如田园诗般的风景和纯朴善良热情的民风成为可望而不可得的逝去的梦。这是近年来一大批乡村旅游产品,如农家乐、古镇古村落观光等突然火爆起来的主要原因。吃农家饭,到农田里去栽种或者是收获,体验农家人的生活,成为城里人周末休闲生活的新时尚。在这样一个大需求下,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得到了贵州3800万人民的广泛欢迎。据统计,贵州共有约26000个行政村,以每个行政村包含2.5个自然村寨计算,它的自然村寨有将近五六万个,其中少数民族村寨占了三分之一。这些五彩纷繁、充满奇风异俗的民族村寨遍布在贵州的青山绿水之中,是最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
在全球反贫困战略的视野下,乡村旅游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乡村旅游给谁带来好处呢?给乡村人民,乡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在贵州,平均每个农村家庭有1.5个剩余劳动力),尤其是这些剩余劳动力中的老人和妇女。他们被传统农业生产所淘汰,却是地方知识的拥有者,是天生的导游员和旅游服务人员。发展乡村旅游对贵州实在是太好了,对那些最边远最贫困地区的人民,对于那里的绝对弱势群体,无疑是艰难处境中的一个福音,一种希望之光。而对于干渴的城市世界而言,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恰似一道令人开胃的山地“大餐”。旅游专家们说,贵州的乡村旅游是为富人准备的一道丰盛的宴席。旅游作为一种财富的搬运活动,外面的富人们通过旅游,把多余的财富运到贫困山村来,而乡村则销售给他们心灵的休憩和回归。
当然,这道“盛宴”要想满足现代富人们的需求还会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如何使乡村旅游让游客感到满意,感到喜悦?人们不仅希望通过“观看”来购买乡村靓丽的风景,也希望买到一次物有所值的体验。问题的另一面是,外面的人进来以后,不说别的,仅仅是他们手中的相机,就足以使乡村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现代化是一个波涛滚滚的海洋,小小的山村犹如这海洋上一个个文化孤岛。在现代化浪潮汹涌而来的时候,乡村的传统能抵御住城市观念的影响吗?在商业化和现代化的诱惑下,贵州的乡村,是否会也会像当年的殖民地一样,上演一出以消失和变异为主题的“后殖民主义”悲喜剧?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