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蒙
水书和水的仪式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10期 作者: 张晓松 杨正勇 周丹

水族自称“虽”(sui),汉语音译为“水”(shui)。1956年,经中国政府认定为“水家族”,同年更改为“水族”。水族先民与侗族、布依族一样,都属于古“百越”族群,从属于“骆越”的一支,也是最早栽培水稻的部族。秦汉以前,水族大抵生活在岭南滨海一带。后来由于战争和灾祸的影响,离开原居地迁徙至都柳江、龙江上游,在这水草肥美、清幽僻静的地方居住了下来。现在水族人口近40万,多集中在贵州南部与广西北部相邻地区。

八蒙水寨坐落在都柳江畔,从月亮山流出来的八蒙河在此与它交汇。八蒙的水书先生潘金四说,他们的祖先是这一支的幺房,当他们的祖先来到八蒙时,见这里背倚大山,面向溪河,有山有水又可开田,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就在这里安下了寨子。几百年过去,八蒙发展成为一个有90余户人家近500人的村落。
潘金四今年四十来岁,从小聪明伶俐。12岁正上小学四年级时,父亲把他送到姨父那里学习“水书”。水书是水家远祖传下来的秘籍,水族婚嫁、丧葬、出行、动土、生产、祭祀。事无巨细必要从水书,看卦象,以求驱魔避鬼、禳灾解祸。水书因此成为水家人日常生活中绝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水书是用一种特殊的文字写成的,这种文字很聪明也很古老,是一种结合了汉字和象形的图画所构成的文字,仅取汉文化中的天干地支,反面而用,因而又有“反书”之称,同时辅以四百多个象形图样,“反书”的天干地支可以计算水历与时辰,而图画又能活灵活现地表达各种生活事项及其吉凶祸福。于是一份奇异而智慧的符号系统就这样诞生了。在水家,只有水书先生是惟一通晓水书的人,他们以水书为凭,依照祖上传下来的水历和风水为人们判断如何驱灾禳祸,求取健康平安。因此,水书先生在村寨中受到特别的敬重。可是潘金四到底没能做成水书先生。初中毕业,他考上中专,读了三年,回来到乡里做了一个办事员。办事员是不能做水书先生的。但水书里学到的东西,仍然使得他成为家庭中各种生活和仪式的主持人。
水家人自古以种田养鱼为生,在吃素祭祖的活动中,鱼是必不可少的祭品。水家并不将鱼列为荤菜,古歌中唱到:“在老家,随地撒网;吃鱼虾,怀念故乡”,鱼是可以通向祖先的有灵性的生命。用来祭祖的鱼肚子里要添塞韭菜。过端供祖时,韭菜鱼是制作最为讲究的菜肴,赋予着特殊的意味:人们将鲜鱼剖开洗净,把韭菜装满鱼肚,再用两条竹片穿过鱼腮将鱼首尾夹住,用稻草绑扎好,一副“八抬大轿”的样子。潘金四说,这是代表着我们后代子孙用轿子抬鱼献给祖先吃,同时,也是为了显示水家的衣食富足。然后将“八抬大轿”的韭菜鱼盘装入甑,蒸熟,那味道清香酥脆,别有风味。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