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枭的抚育秘密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12期 作者: 王永军 

标签: 生物地理   

雕枭是中国最大的夜行猛禽,全长约70厘米,是猫头鹰的一种。雕枭别名恨狐,栖息于山地林间,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在民间传说中,因其凶悍的性情和幽灵般悄然无声的飞行能力,长久以来被罩上神秘和不祥的色彩。历史上雕枭曾经广泛分布于全国,自前几年开始,由于各地农民普遍使用防止鸟和鼠类食用的有毒药膜的种子,雕枭数量锐减,再加上其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现在已经很少能在野外见其踪影。
雕枭展开双翅,所有羽毛蓬松起来的样子真是威武,只是,这个时候靠近雕枭太危险了,这是它要发动攻击的前奏。

几年以前,在辽宁的农民没有普遍使用防鸟和鼠扒食的有毒药膜的种子时,想找雕枭的巢比较容易,乌鸦就是最好的向导。每到春天经常可以看见大群乌鸦在雕枭的巢穴附近翻飞,长久不散。乌鸦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偷食雕枭留给幼雏的猎物,它们的这一举动恰好告诉人类哪里有雕枭的巢穴。据村民讲,那时雕枭的巢中经常有野雉和野兔,人们靠乌鸦群引路,爬下陡崖去雕枭巢中捡野雉和野兔。为保住食物,成年雕枭会向人们发起攻击,时常有人被悄然出现的雕枭用翅膀抽伤,甚至有人被雕枭扑倒后,滚到山下,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近些年,乌鸦由于扒食裹有毒膜的种子后,在农村几乎绝迹,靠乌鸦发现雕枭的巢已成为往事,加上雕枭是夜行猛禽,今天要找一处雕枭的巢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更多的要靠运气。

2004年春天,在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军民村一位有经验的农民的帮助下,我终于在距军民村不到800米的断崖上发现了一对成年雕枭的巢穴,里面还有3只刚刚孵出的幼鸟。这使我欣喜若狂,要知道这可是发动东北几处曾经观察到雕枭的农民找了两个春天的结果。

初探雕枭巢

2004年4月初,我接到位于辽宁东北部鸭绿江上游的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军民村老刘的电话。他发现白天有雕枭从村东侧的一片山崖上起飞,找了几次虽没有找到,但他凭借经验判断,雕枭在这片山崖上筑巢的可能性很大。4月10日,我赶到军民村,与老刘一起爬遍了那片曾经发现雕枭的灌木丛生的陡崖,直至太阳快落山也没有发现雕枭和它们的巢穴,却意外发现了一处被雕枭遗弃了的旧巢。我们继续寻找老刘曾经看见过的雕枭,直至搜遍了附近的所有山崖,也没有发现踪影。我怀疑老刘此前看见的雕枭会不会只是一个过客。但老刘却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总有一对雕枭在这些山崖上面孵雏,最近还能听到它们在夜间的叫声。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