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南极”在北极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3期

标签: 北冰洋   挪威   气候地理   

新奥勒松是北极科考的国际基地,图为新奥勒松的主要街道,各建筑物为各国考察站和后勤保障设施。

匆忙准备行装,又是一次远行。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中国北极黄河考察站。12年前我曾经参与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组织工作,但迄今没有机会亲赴,感谢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领导给了我这一机会,让我这个老南极终于可以一睹北极的风采。

黄河站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某个地方,4年前讨论建站位置时我曾经参加过讨论,但具体在哪里,那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是全然不知。在今年已经开始的第4次“国际极地年”的宏大计划中,中国计划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建立第三个考察站,我们能否从现代化的北极黄河站得到一些启示呢?

航向西偏北 旅程9000公里

从北京到北极的旅程漫长:北京—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挪威首都奥斯陆—挪威北部城市特罗姆瑟—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城—西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新奥勒松(Ny Alesund),也即中国黄河站所在地。

从美丽宁静的特罗姆瑟起飞,直接向北穿越巴伦支海,下一站就是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城。飞机在北冰洋上的浓雾中穿行,继而滑翔于云海之上,云隙间闪过北冰洋黑色的海水,没有结冰。飞机似乎降落在一个冰雪覆盖的村庄里。这里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可居住城镇,全城只有1800人。才下午两点,天色已经渐渐暗淡,如同夜幕将临,隐约的星点灯光显示这里有居民存在。出了清冷的机场行李厅,小心地在雪地上缓行,附近就是冰封的海岸,冷风刺骨。一架双螺旋桨16座小飞机将从这里把我们带向最终的目的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