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
大漠的血脉



我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的一个小村庄长大成人。我还是少年时,喜欢坐在草垛上,向北看几眼沙漠,又朝南望一阵天山。我夹在这两者中间,有种被困住的感觉。玛纳斯河从我居住的地方,挨着沙漠向西北方蜿蜒流去,最终消失在沙漠中。它是沙漠和绿洲的分界河,早年树木葱郁的河岸平原,都变成了棉花田。我没有到过这条河的末端,我长大以后,这条河基本上消失了,在它的中上游,拦河而建的几座水库,把河截断。着名的玛纳斯河如今只留下一条断断续续的河道,作泄洪之用。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留给我的印象是一望无际的敞亮,我对它太熟悉了,几乎没办法说出它。我十几岁时,经常在半夜一个人赶车进沙漠拉梭梭柴,牛车穿过黑黑的雪野,村子离沙漠有七八里路,夜晚连成一片的沙丘在雪野尽头隆起来,感觉像走向一堵墙,到了跟前沙丘一座座错开,让开路,就像走进自己的村子。
进沙漠再走几十里,就可以停车装梭梭柴了。那时沙漠的植被还没有完全毁坏,原始梭梭林长满沙沟沙梁,车都过不去。我们进沙漠主要拉梭梭柴,红柳都看不上眼。半路经过一个红柳沟,原始红柳层层叠叠把沙包覆盖住,看不见沙子。还经过一条胡杨沟,沟里胡杨死树活树纵横交错,各种草木丛生其间,早先拉柴的人用火烧开一条路,车才能过去。
装车前我们先要点一堆火,把自己烤热,壶里的水冻成冰了,馍馍也冻成了冰疙瘩,我们用的铁水壶,直接扔到火里,水烧开了提出来,馍馍用梭梭条插着,伸到火里烤,外表烧糊了,里面还是冰疙瘩,就边烤边吃,烤热一层啃一层。牛也在一旁吃草料,嚼草的声音很大。天就在我们的火光里慢慢亮了。开始装柴禾,装好柴已经到半中午,牛车慢慢悠悠往回赶,回去一路上坡,沙漠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尽管坡不大,但牛能感觉到。一般出了沙漠天就黄昏了,人和牛也都没劲了,更缓慢地往村子挪,短短几里路,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