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黑土地上的守望者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刘睿 

标签: 北安市   农业地理   农业基地   

东北大豆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因此东北大豆播种面积大小、丰收与否……均直接影响着我国大豆的供给状况。不过,在更廉价的转基因大豆大量进口压力下,生息、守望在黑土地上的东北大豆,正徘徊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大豆有个秘密武器:根部的小圆疙瘩,学名曰“根瘤”,具有“固氮”的肥土作用。就是它们使大豆成了最“无私”的沃土守望者。

8月北京奥运会前夕。站在北大荒腹地北安市国营农场的一处高坡上,眺望远方。这里是中国最着名的豆乡之一,辽阔茂盛的“大豆原野”与低云分野的地方就是地平线,半人多高的株梗翻动着绿浪,有一种草原般的野趣。

低低的云层颜色越来越重,突然就向车前窗的玻璃上砸下几大颗雨点。我参与的这支由大豆育种专家组成的考察队来黑龙江大豆产地“巡视”已经3天了。队伍里有中国最权威的大豆专家——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望着雨中绿意盎然的原野,他突然绽露出一脸笑容:“这可是及时雨、好兆头,今年的大豆可要有个好收成啦。”

在这里,我学了一个新名词,大豆的收获季节叫做“摇铃”。再过一个月,东北大豆就要“摇铃”了,被秋风染成金色的株梗上,鼓得就要胀裂的豆荚可不就像金灿灿的铃铛么?

个头虽小,却担当着中华民族的“母牛”

大豆是非常特殊的农产品。考察队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韩天富研究员特别钟情于大豆的价值。他告诉我,世界上占用能源最多的美国也是世界上种植大豆最多的国家,产量约占全球的40%。美国甚至用高额补贴的方法鼓励农民种植大豆。是什么让他们发现种豆的甜头呢?

责任编辑 / 尹杰  图片编辑 / 王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