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竖笛”吹着古老的束河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9期 作者: 王永晨 

标签: 古城区   文化地理   古镇   

离丽江仅4公里之遥的古镇束河,被称为是丽江的昨天,同时也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一个重要集镇。当我站在束河的聚宝山上,我真的是为纳西族先人对居住环境的理解所感动。在束河,昨天与今天,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得就像那里的人与自然一样的和谐。今天,这里因为马帮而发展起来的传统皮匠、铁匠等行业仍然在吹着一首首古老的歌,只是不知它们在束河还能吹多久。
很多年前一场大火把一个晒谷场烧成一根根黑黑的、旗杆似的“竖笛”,至今它们还立在那里。

1997年第一次到云南丽江时,我是被那里古朴的建筑、小桥流水、青石板路和大街小巷走着穿“披星带月”衣服的老阿奶所打动的。第二次到丽江是2001年,建筑依旧,小桥依旧,青石板路也依旧,只是大街小巷穿着“披星带月”衣服的老阿奶被满街的商人和游客所替代。北京话叫“呜泱泱”全是人,全是货色大同小异的商品摊儿。

第三次到丽江,“非典”刚刚过去,国人的游兴因压抑了一段时间,正急不可待地释放着。古朴的建筑里是人,小桥流水边是人,青石板上更是挤满了人。人,人,人,丽江的代名词简直可以说就用“人”得了。好在此行我不是为丽江而来的,而是为了离丽江仅有4公里之遥的古镇束河。和我同行的云南日报记者赵东平很欣赏自己曾写过一篇文章的题目“丽江的背影-束河”。丽江的昨天,是束河的今天,也有说法,束河养育了丽江。

束河古镇

2003年7月15日,当我站在由明代青石板铺就的束河青龙桥头,望着束河那一座座挂着悬鱼的古老的农家小院和走在青石板路上,穿着“披星带月”服的老阿奶时,我似乎找回了第一次到丽江时的感觉。一个虽然是有点破、有点旧、有点穷,但却原汁原味的古镇。

束河不仅有高山护卫,而且它本身的位置也处在一个高地之上。而丽江坝子古时为沼泽地,早在唐代以前,白沙、束河一带就有了聚居村落,至元、明时期,束河已成丽江坝子中的“大聚落”。

责任编辑 / 朱彤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