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绘就的明日画卷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10期

标签: 大连市   丹东市   长春市   吉林市   哈尔滨市   绥芬河市   工业地理   农业地理   工业基地   农业基地   

黑龙江省最北部的大兴安岭丛林浓密、溪水清澈,但生活在天然氧吧的大兴安岭人的眼神里总是渴盼着哈大铁路的延伸,近点,再近点,把T字形的铁路变成十字形的通透,有铁路的地方才可能有现代经济的踪迹。漠河的北极光渴望友谊,大兴安岭的矿藏也需要知音。其实规划者们能够读懂东北人民的心声,陆续粉墨登场的大工程将会把这片广袤的土地全面推向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

大连一直是辽中南城市群中最成熟的入海口,早在2001年就成为亿吨大港,也是东北T型产业带中最关键的物流集散地,如同模特T台的台口,“大大连”的规划也一度在酝酿中,而五点一线产业带的具体实施,更加从实质上发挥大连在整个产业带中成熟的优势和带头作用。尤其是大连长兴岛的开发建设,把这个中国第五大岛带入人们视野的同时,还为她规划了下一个“上海浦东”的美好前景。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线云强

T型铁路编织的产业带

撰文/刘高峰 冯章献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罗洪磊

东北大平原上经过一个世纪以来的酝酿蓄积,产业带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中心城市。这个以滨洲、滨绥和哈大铁路构成的东北T型铁路网为依托,将哈齐大工业走廊、吉林中部产业带、辽中南城市群及五点一线的滨海产业带联结在一起的“T台秀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哈大齐工业走廊:

带着盐碱味的自由飞翔

正在建设中的辽宁红沿河一号核岛机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地处渤海辽东湾东海岸。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是我国东北地区建设的第一个核电项目,也是解放后辽宁省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该工程也是我国核电建设有史以来一次开工机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国产化水平最高的核电站。一期工程将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一期4台机组都投产后,大概占整个东北电网容量的八分之一左右。

黑龙江千余平方公里的“白色沙漠”是外地人眼中的奇迹,夕阳中苍白的盐碱地泛着耀眼的金色,将寸草不生当作荣耀般肆无无忌惮地向地平线延伸,如果不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盐碱地气息,如果不是盐碱地居民渴望绿色的眼神,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种地球奇观。

生活在盐碱地上的人越来越少,即便是科学家也不知道在重度盐碱地上应该种植什么。2005年12月,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成为国家级产业带,这个消息在哈大齐盐碱地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用齐齐哈尔市市民赵永革的话说,从2006年开始他们就在盐碱地上“种植”工厂。现在,赵永革是一家数控机床厂的安全监督员,他说他每天工作的地方就是曾经生活了40余年的盐碱地。

责任编辑 / 杨嘉敏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