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上游
一片残存的江南田园
标签: 松阳县 玉门市 文化地理 民居 古村 古镇 历史地理

为查阅一本清代《张氏族谱》,2005年5月的一天,我走进了山下阳村——浙江省松阳县城郊不远处的一个小村。让我感到诧异的是村子奇怪而神秘的格局:刚到村口,密如蛛网的小巷子就在脚下开岔,数不清的丁字路、断头路互相纠缠着,让人摸不清方向。我转悠了半天,居然没有找到出路,仿佛陷入了一座迷宫。不经意间,我与山下阳村结下了缘分,此后到这里探访了好几十回,试图破解它身上的迷津。通过查阅史志、采访村中老者,我初步解开了村子的秘密:原来,这是一座严格按照星象进行布局的风水古村落。
我越来越好奇:山下阳村是个孤例吗?不久,我听说松阳县的横樟村发现了一块南宋名人题词的牌匾。驱车27公里后,我和一位书法家拍马赶到那里。村边屹立着一棵古樟树,枝干横伸至路外,村名“横樟”便由此而来。那块传说中的古匾悬挂在村里的包氏宗祠里。除了参观古匾,我们有了意外发现:横樟村坐落于封闭谷地中,三面环山,两条小溪穿过村子,在中央祠堂前交汇,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字。一位包姓老人说,这布局的寓意为“天地人和”。包氏族谱记载,村中有古建十余幢,早的建于明代,晚的建于清代。
除了精美建筑,我们还发现了一段秘闻:祠堂墙壁上的古代包氏族谱说,横樟包氏的始祖为北宋包拯第5代孙包仁;包仁,为南宋进士,晚年“游玩胜景,至松(阳)之蟾湖,爱其山水清秀”,从此定居于此。一位村干部告诉我:“全国80%的包公后裔是从这里传出去的,有4万多人,每年都有人回来祭祖。”外表不起眼的小山村,其实暗藏着大乾坤。那一刻,我暗下决心,利用周末、假节日等时间,到浙西南山区寻找那些被遗忘的古村。这一走,一发不可收拾,7年时间下来,我和朋友们已陆续记录、整理了100多个古村落的影像和文字资料。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偏居瓯江上游河谷的村子均呈现出独特的风水格局,遍布丽水市的松阳、遂昌、缙云、龙泉、云和、莲都等地。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