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量”与“森林覆盖率”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0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生物地理   文化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与遥感所读博士的蔡博峰闲聊时,知道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三北防护林”评价方法的。我们的谈话有些内容事关生态,有些概念挺有意思。现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择其梗概,略述如下。

单:关于森林,地理所前所长黄秉维院士写过文章,曾发表在我们杂志(1981年第1期)上,题目是《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有的部门反应强烈,出现了一批反驳文章。黄先生后来又写了一组回应文章《再谈森林的作用》。黄先生的观点是,不要过分夸大森林的作用。当时流行这样几种观点:森林能致雨,能增加河流的流量和农作物的产量,对气候也有很大影响。黄先生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再加上他的地理工作实践,对这些观点逐条反驳。你知道这回事吗?

蔡:不知道,那时我3岁。但为了我的博士论文能通过,我可不想惹麻烦。我不强调结论,而只强调我的科学方法。我国有许多有关生态的大工程,效果怎样评价是一个大问题。比如三北防护林,从1978年开始,一直做到2050年,要做73年,涉及的地区占半个中国,这件事太重大了,我希望通过我的论文,找到一个评价重大工程的方法。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