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曾经是塞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0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苏州市   杭州市   西湖区   玉树县   气候地理   水文地理   文化地理   雾凇   

江南的湿润与富足有赖于青藏高原所赐予的季风气候。西北干旱区的荒漠与大风,也仰仗着青藏高原送去的干热气流。青藏高原拔地而起,造就了“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的千古绝句。塞北与江南,在高寒的青藏高原的统领之下,一个越来越干,一个越来越湿,二者相得益彰。在青藏高原崛起之前,中国的江南也如塞北一样干旱荒芜吗?江南的湿润是用西北的干旱换来的吗?本文试图揭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原这三大自然区之间的深刻联系。
浙江同里古镇的早晨,人们悠闲地在小桥流水之间开始一天的生活。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傅静中

人类最大的不平等,是出生地的不平等

人类最大的不平等,是出生地的不平等。

前年4月,我去杭州,住到了西湖柳浪闻莺的一家饭店。早起看西湖,薄雾似纱,堤柳如烟,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季节。虽然不是“西湖七月半”,但已能领略西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的美丽了,此时,徒发“恨不生江南”的慨叹。

接着“五一”节,我去了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可可西里。虽已是春去夏来的季节,这里却是冰天雪地,晚上,寒风砭人,风吹倒了我们的帐篷,但没有人愿意起来重新支起,任它压在身上。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人昏昏欲睡,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然而这个所谓的无人区,却生活着一些牧人。在去长江源——姜根迪如冰川的路上,两个牧羊姑娘,见到我们的到来,以为遇到强盗立刻弃羊逃走。望着她们在寒风中远去的背影,我在想:她们非得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吗?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人们用“高寒”一词来总结这里的气候特点。作物缺乏、食物单调、生活物资匮乏,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但是天高地远的视野培养了人们豁达的心胸,使他们对恶劣的自然境遇处之泰然。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Michae/S·Yamashita/C

我刚刚从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回来,那里一个个高大的沙山间,藏着一个个小小的海子(湖泊),围绕湖岸是绿色的草地。因为这草地能牧羊,因此这些沙漠中的海子旁,有牧民生存。我们去了其中一个海子(海子的水是咸的),见到一户人家,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水,他们需要用骆驼去有淡水的地方驮水。还有交通,他们要见另一户人家,都要翻越一个个沙山。家里只有老人,年轻人出去,就不再回来了。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