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河
地乳流玉走瀚海

源于昆仑山、天山、帕米尔等高山、高原的许多河流,向着塔里木盆地汇聚,它们不能归流海洋,而是被消纳于浩瀚辽阔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形成内流河景观。如果从另一角度看,这些内流大河何尝不是在奔流入海——塔克拉玛干也被称为“瀚海”,连绵不绝的沙丘恰似瀚海中起伏的波涛,环绕塔里木的一系列山前冲积扇和绿洲,就好像海岸边的诸多河口三角洲。像海洋一样,塔克拉玛干也有足够宽广的容量,源自高山冰雪融水、势如脱缰野马的汹涌急流,一旦从山前绿洲流入沙漠瀚海,便渐渐消于无形。这其中,和田河是唯一由南向北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大河。

“地乳之国”,“牧牛之地”
我经常乘坐由乌鲁木齐通往新疆各地的航班,以内地旅客的眼光去看,我不能不注意到,通往南疆特别是和田的航班,有着欧罗巴人种面孔的少数民族乘客常常成为“多数”。当我到了和田河流域,这种“少数”和“多数”角色的转换,给人的印象就更加深刻。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97%以上,在农村中更占到99%以上。在古代,欧罗巴人种和蒙古利亚人种在新疆境内相互渗入,塔克拉玛干似乎成为了东、西方人种分布的“边缘海”。
和田河因地而得名,和田旧称和阗,和田河在清乾隆年间编制的《西域图志》中,被称为和阗郭勒或和阗达里雅,意即和阗河。1959年,“和阗”被简化为“和田”。

和阗一名历来转音极多,《山海经·海内东经》称端;《史记·大宛列传》称于阗;《大唐西域记》记为瞿萨旦那;元代的典籍又称兀丹、斡端、忽炭等。元代的这些译音更接近当地维吾尔语的读音,这或许是清代改“于阗”为“和阗”的原因。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J.J-qzone
剑魂吹雪-q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