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梁子崖墓
中国南方最早的壁画墓

2012年8月的一天,德阳连续的阴雨终于消退了,天空放晴,却又是难耐的暑热。我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冒着酷暑,前去德阳市中江县的汉代壁画墓采访。中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文管员打开铁门,搬开封堵住墓门的沙袋,由于担心温度变化加速壁画风化,文管员只把沙袋挪了个小口,我们快速跳进墓门。沿着狭长的墓道,文管所老所长王启同陪我们向墓里走去。这是一个漆黑的世界,阴冷潮湿,墓顶的水珠落在地上,“滴答滴答”,在空旷的墓室中回荡着。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诗人陶渊明的这首《挽歌》,不仅写出了汉晋时代的中国人面对死亡的态度,也是汉晋墓葬文化的真实写照。大约从汉代开始,一种崖墓在中国大地,尤其西南地区极为盛行。所谓崖墓,即在崖壁上凿穴筑室,并仿照墓主生前的生活,分割出享堂、墓室、盥洗间、厨房等诸多空间。汉代,崖墓在四川盆地盛极一时,密如蜂巢般分布在长江、涪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郪江及其支流的两岸崖壁上。

在M3墓三室的左侧室里,门楣上方有高浮雕的檐檩、檐枋、瓦垄、门框、门楣、门柱、斗拱等建筑构件。四壁上方均凿长方形承椽枋,藻井方框外高浮雕椽向四周接连四壁承椽枋。右壁和后壁的壁面呈“田”字形,在划分出的八个区域内共8幅壁画。壁画绘制在平涂的一层细泥地仗层上,以线描为基础,平涂敷彩,部分用色彩渲染。壁画内容均为宴饮图,部分壁画有墨书榜题,榜题内容为墓主身份、家世等。侧室左壁有高浮雕加彩兵器架,上端两架柱之间有墨书“兵库”榜题(图1)。在M3墓室二室至三室甬道的石壁上,有浅浮雕和彩色“胡人舞蹈”的图案(图2)。


在四川盆地诸多崖墓群中,郪江崖墓历来以宏大的规模、惟妙惟肖的雕刻与色彩绚烂的彩绘闻名遐迩。玉江是郪江源头,两岸丘陵连绵起伏,相对高度在50—100米,这里成为古人开凿崖墓的绝佳场所。沿着玉江,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古仙洞、宝峰山、柑桔梁子、塔梁子、青龙嘴、蛮洞山等诸多崖墓群。“塔梁子,北塔寺,听钟声,知晴雨”,在中江县民主乡桂花村,上了年纪的大爷常常哼起这样一句民谣。塔梁子是村里一个山岗,传说上面曾有座北塔寺,乡民听得钟声,便可推知隔日是晴天还是雨天,时人皆视为神异。
2002年初春,村民发现塔梁子山腰几座崖墓被盗,王启同和同事赶到村里时,盗墓贼已逃之夭夭了。王启同在腰间绑上绳索,从盗墓贼留下的盗洞,下到墓中。地上随处可见破碎的陶俑、陶片,仿木门枋上,持剑的武士守护着这个阴森的世界,戴着小尖帽的男子踏歌起舞。再往前走,王启同看到几幅彩绘,凑上前细看,彩绘是在墓壁敷泥,以线描勾勒出轮廓再填色的。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是壁画!”此前,中国南方较少发现壁画。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