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荒凉点染色彩
标签: 地质地理 气候地理 土壤地理 生物地理 文化地理 沙地

我国的西北干旱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在本区中,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及安西(现为瓜州)地区,以极旱荒漠着称,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下,有些地区终年不雨,地面上石漠、砾漠、盐漠裸露,几乎寸草不生,只在低洼处生长一些盐生草、猪毛菜等,沙拐枣、琵琶柴、白刺等是该区域常见的植物。在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西部及宁夏,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地带,植被情况要好一些,特别在西北平原区河流沿岸及地下水条件稍好的扇缘带和沙漠中,则分布有面积广阔的胡杨林、红柳林,以及耐干旱的梭梭林。
抵御风蚀的功臣:红柳
红柳也叫柽柳,它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在全世界已知有100个种,主要分布在中亚和北非干旱区。中国的柽柳有20种,但都各有各的地盘。有的适应沙生环境,如塔克拉玛干柽柳,可在地下水深十余米的流动沙丘顶部生长,是柽柳中最耐干旱的种;有的喜欢盐生的环境,如刚毛柽柳、盐地柽柳,可在重盐碱地上生长;还有的具有耐涝的本领,长期被水浸淹而不死。总的来说,多数的柽柳都适应盐碱环境,在1米土层内含盐量达8%的盐土上,绝大多数植物都无法生存,而柽柳却仍然长势良好。

在野外,红柳灌木林一般在地面上高1—2.5米,丛状的枝干粗约0.5—2厘米。在中科院吐鲁番治沙站,人工培养下可长到5米高,3—4厘米粗。而在非洲,我在撒哈拉中部的绿洲中,见到过高十余米,胸径近60厘米的巨大红柳树,堪称奇观。
1960年,我第一次到塔里木盆地,从库尔勒到喀什,沿途布满了红柳沙土包,大小疏密有异,有的高2—3米,也有的高6—7米。特别是在阿克苏至阿图什的中段,长满红柳的沙包连绵不断,似大海中的层层波浪。沙土包顶部盛开着粉红色的红柳花,染红了浪头和浪尖,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别有一番景象。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