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人的家

由撰稿人,月收入由零到三四
千不等,仅够买书和买猫粮。
一峰 34岁,男性杂志的编辑兼网
页设计师,月收入约一万五千
港元。
花花 前流浪猫
全年约18—22万港元(其中房租、水电花费约8万港元)
香港人非常重视私隐,平时除了很要好的朋友,一般都不会邀请你到他家去玩,现在要把整个家抖出来给全世界看!——更是艰难!因此当我联系几家朋友都失败以后,我已经作好以自己家做牺牲品的打算,但没等我回到家,我爸就从香港打来电话:“听说你想把家里的东西全搬出来拍照,不行!”
最后还是文化人深明大义,我认识的一位自由撰稿人炎子和她的男友——杂志编辑一峰“路闻不平拔刀相助”,接受了拍摄。炎子租住的两室一厅的小单元位于香港岛的老区“上环”禧利街。上环是香港老的文化贸易中心,当年曾是来到香港的人争相竞夺的地区,一直到20世纪初都是香港的商业中心,但随着九龙、旺角和铜锣湾的开发而渐渐衰落。
炎子的家在一座小楼的顶层,屋顶上的大天台随屋奉送。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地贵如金,香港的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5500多人,而她们家所在的香港岛和九龙的密度则是每平方公里超过2万人。这个天台平时是炎子和一峰用来乘凉和做运动的场所,这次理所当然成了我们的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场。天台的四周“风景”十分有香港特色,放眼望去,首先包围我们的第一圈是一些香港独有的“唐楼”,即建于五六十年代的中西合璧式廉价洋楼(实际上是两不像),水泥墙渗着水迹,上面布满生锈的铁窗和横七竖八的旧空调;越过这一堆外观沧桑的建筑物,可以看到上环、中环沿海的商业大厦排列的反差极大的冷色调玻璃幕墙,它们很完整地遮挡了维多利亚港北岸游客们的视线,使他们完全看不到昔日老香港的模样。
炎子和一峰崇尚简约主义生活,重文化而轻物质,杂物不多,家具也不是紧跟潮流的时尚家具,老式藤制沙发和两个50年代的螺旋桨式电风扇是他们好不容易淘来的旧货,据说风扇在夏天还能用呢;家里更多的是书和音乐CD,还有一峰收藏的老电影海报,可惜像《的士司机》、《悲情城市》这些海报都被牢牢地贴在墙上,我最后只撕下了一张特吕弗“十又二分之一”电影的海报挪到天台,作为代表。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