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从帕米尔开始
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上)
标签: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文化地理 地理人物 戈壁

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史学界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我读过不同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从而引发了一种梦想:从我国西陲的帕米尔高原起步,沿着《游记》中记述的行程路线,横越西北、华北的大漠草原,跋涉西南的山川险阻,再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直至福建泉州,探索马可·波罗的行迹,见识他所记述的人文景观,并通过翻查地方史志和访问文史工作者求取印证,去伪存真,这样的旅行一定非常有意义。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一行循着蒙古铁骑的声威和足迹翻越关山戈壁,经历了九死一生,完成了他们的东方之行。更为可敬的是,他在身陷牢狱的境地里,冷静地回忆了25年的所见所闻,由那位同样身陷囹圄的比萨战俘努斯提谦用文字记录下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我钦佩这位先行者,因此从1980年开始,跋涉18个省市自治区,146个县,行程26636公里,探访了他提到过的地方,从而印证了游记大部分内容的真实性。
毕竟时间已经流逝700多年,当时马可·波罗眼中雄伟得令他吃惊的汗八里城垣,如今只剩下一段低矮的土垄,而当年马可·波罗一行艰难跋涉的崎岖道路,如今已被各种坦途替代。好在人生易老天难老,前人写进书本中的历史,印在大地上的足迹,总不会被完全抹去。而我更加希望我的旅行能够激励更多的朋友踏上对未知领域进行深入探索的征程,从而获得生命能量的最大释放。
大梦开始的地方
1980年6月6日我登上西行列车,开始了断断续续历时22年的圆梦过程。首站就是帕米尔高原。按照《游记》中的描述,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叔父马飞阿3人是从这里进入中国,见识令他们惊诧不已、羡慕不已的东方文明的。700多年后的喀喇昆仑山瓦罕走廊,依旧是一片沉寂。放眼望去,荒凉的群峰,寂静的山谷,望不到头的土路,荒芜的草地上悠然游动着几头牦牛。站在这曾是东西方文明早期交流古道的隘口,我不禁浮想联翩:这是一处曾经见证过多少重大历史事件、负载过多少伟大文明的地方啊!远在难觅文字记载的年代,西域的玉石便已由这里输往西方了。到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遣张骞由此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经济文化的交流通道,进而形成了商贾行旅络绎于途的“丝绸之路”。从此,中国丝绸如五彩云霞西去,而欧洲、西亚的宗教文化随之东来。1219年,成吉思汗率领千军万马由此进入阿富汗,再后来,在断断续续络绎东来的行旅中,有一支只有三几个人的队伍,他们便是马可·波罗一行。此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了,繁荣了,这条陆上“丝绸之路”衰败了,荒凉了。眼下我面对的竟是死气沉沉的群山,若隐若现的西去土路,一种沧海桑田的感悟油然而生。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