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
时光的杰作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11期 作者: 鲍志娇 

标签: 五大连池市   地质地理   水文地理   湖泊   火山   

“中国古火山,北有五大连池,南有牛头山。”五大连池火山群是我国着名的第四纪火山群,是盖在地质史页上的一枚印章,落印刹那,风沙顿息,千百年的辉煌与宏丽镇收于此。

对五大连池的向往由来已久。尤其在欣赏过五大连池的一些图片之后,恋慕之心如在弦之箭。人间五月天,春暖花开时,我终于踏上了参访五大连池的长途之旅。同行的还有几位趣味相投的朋友。一路上,大家传看着数码相机中的图片,兴致愈加高涨。

火山口大多是圆圆的洼地,形状如碗,是火山喷发时气体、岩浆、固体等物质向外排出的出口,在希腊文中火山口就是“碗”的意思。五大连池14座火山上的“碗”大都保存完好,观赏性和科研性都很强。

刚进入五大连池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便领略到了它的非凡魅力。迎接我们的是碧色生风的蓊郁青山。据地方文献注明,五大连池周遭排列着一系列的盾状火山,其中有14座火山锥最为着名最为醒目。这14个“兄弟”虽然个个卓然独立,却又不弃不离,平均分布在五大连池周围。如果将山势比作棋盘的话,那么这14个兄弟就是棋子,位于东半部的七座火山,从北往南为尾山、莫拉布山、西龙门山、东龙门山、小孤山、东焦得布山和西焦得布山;西半部的火烧山、老黑山(黑龙山)、笔架山和卧虎山,自东北向西南排成一条直线,药泉山位于这条直线东边,北格拉球山与南格拉球山并列于直线以西。14座火山有规律地呈“井”字形排列在台面上,犹如一局摆好阵势的棋盘,又似一幅精心设计的图案。神秘的棋盘格子之谜曾经一度引起过地质学者们的好奇心,后来才研究出这是由于五大连池的火山群喷发类型属于中心式喷发而造成的,而距今最近一次的火山喷发则远在清朝康熙年间。

沿着蜿蜒的山道,我们进入了老黑山。作为我国着名的年轻火山群之一,五大连池的火山地质地貌是极其显着并独特的。老黑山的火山锥体在五大连池火山群里不仅是最大的,同时也是最高的。老黑山的火山口布满了火山碎块组成的岩石和火山碎屑物,陡峭的内壁是它的咽喉,现出紫红和褐黑的颜色来。大量的碎石使得火山口略显生硬,仿佛一个漏斗被生生地钻进了山顶,漏斗底就是它的钻头,这样想来,耳边似乎听得到石块摩擦挤压的刺耳之声。

老黑山距离五大连池的二池、三池比较近,凭高远眺,可以看到五池呈串珠状,汐水相连,水波粼粼。火烧山在三池、四池、五池的半包围圈中,显得矮小平展些,它的火山口又大又浅,椭圆如鹅蛋,从天而降后跌陷在山顶端,蛋形犹在,蛋壳已碎,蛋黄外泻出去,空余一不规则的边缘。火烧山上的岩石不像老黑山均已风化,它还保持着原始的形态。我们从老黑山下来后,向北进发,去攀登火烧山。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