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金库之门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1期 作者: 邹蓝 王莉

铁幕后的黄金产地
“黄金的产地?当然是深圳!”在号称“京城黄金第一家”的菜市口百货商场,售货小姐对我的问题不假思索。其实,深圳只是目前全国黄金珠宝首饰最大的加工地而非原产地,这里加工出来的黄金首饰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说到黄金消费,没有一座城市比得上上海:早在抗日战争前上海就是远东最大的黄金交易中心,目前黄金珠宝首饰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占全国消费市场的近1/6。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黄金真正的源头——山东,作为全国最大的黄金产地却鲜为人知。“解放后,黄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严格管制,全国的储量和产量都不对外公布。”中科院地质所的金矿专家张宝林研究员说。当时中央政府沿用革命根据地的黄金政策,1950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黄金只允许进口而限制出口,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收购和配售。黄金首饰也成了“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象征,几乎完全从公众的眼里消失了。
“刚解放那些年,黄金首饰只能卖给中国人民银行,报纸天天公布收购牌价,很长时间都稳定在95元一两(小两,1两=31.25克)。”来自上海、目前居于深圳的吴宏麒先生说:“1982年黄金饰品零售市场放开时,内地市面上还看不到多少黄金,全国各地的人都来深圳沙头角的中英街买金。那时中英街对面的金店多,价格也比内地便宜,我们这边的金店进货都从香港进,深圳也开始做香港的黄金来料加工。”如今,深圳由于毗邻香港,方便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时新的款式,已经成为国内黄金首饰的最大产地,其风头远远超过黄金原产地山东。
“山东黄金崭露头角是在1975年以后。中国的黄金生产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受重视,1950年全国黄金产量只有6吨多,到1975年产量也才13吨,比清朝时还要低。随着对外开放,国家急需黄金储备,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受邓小平之托主持黄金工作,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超慈禧、赶道光’。”据几位当时参与找矿的中科院地质所专家回忆,中科院调动了20多个研究所、500余人参与了这项工作。国家为了在一些偏僻艰苦的地方进行勘探施工,还专门组建了黄金部队,这支人马后来成为武警部队下辖‘金、木、水、火、土’ 5支非军事部队之一。
责任编辑 / 王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