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是否依然美丽?

长江支流大宁河的小三峡早已进入三峡旅游的传统路线。大坝蓄水后,因水面上升,大宁河支流马渡河上景色更幽的小小三峡被送到游人面前。
三峡,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从四川奉节的白帝城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约200公里的水路悬崖峭壁,滩峡相间,让历代诗人留下无数优美的诗句。三峡那俊秀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巴蜀文化、引人唏嘘的名胜遗迹,还有流传千古的英雄故事深深吸引着一代代文人游子前来瞻仰凭吊。然而,三峡除了是一处非常值得一去的景区,它更是一段险要的航道。
自从长江成为沟通东西交通的纽带之后,就开始了人与急流、险滩斗争的过程。疏浚河道、修建堤坝,长江航道在艰苦的工作中慢慢变得开朗易行。尤其是当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竣工以后,江水在三斗坪处豁然涨起百十米,这条横贯中国6千多公里的大江将发生极大的变化。
航运希望水面宽阔如湖、平静如镜,而被讴歌的三峡风景往往却是天堑险绝。不能否认,每一次修建水利工程和疏浚河道都让三峡天险的魅力有所减弱。三峡工程不但是在长江上,更在全世界都是一项空前的大工程,它的破土动工怎能不令人动容?

三峡工程二期竣工后,白帝城由三面环水变成水中孤岛。
三峡库区的水面在按规划逐步上升,高峡出平湖的愿望正一步步地变成现实,专家已经给大家描述了一些风景名胜的变化:丰都鬼城、白帝城变成水上孤岛,古栈道、悬棺、白鹤梁等着名遗迹将身没水中,与此同时,一个巨大的狭长湖泊将代替原来的河道,大宁河、神农溪……一条条支流向峡谷深处伸去。随着一期、二期工程的顺利竣工,2009年工程全部完成后三峡的新模样也就逐渐清晰起来。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