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深处,远去的土司
标签: 永顺县 宣恩县 文化地理 遗址 古镇 历史地理 考古地理

2010年5月,从宜昌到湘西,坐了4个小时的火车、2个小时的中巴之后,我们一行人还在永顺县城租来的出租车中颠簸。前往老司城村的最后十几公里路正在重修,一路扬尘蔽天。黄尘之外却是满眼苍翠。车子一会儿在岩壑幽深的谷底,一会儿又开到了青天之上,窗外无数的山峰像浮游碧海的大鱼,跟随着我们涌动起伏。深入武陵,在交通发达的现代尚且如此不易,在古时该有何等的艰难?!

初知“武陵”,大抵始自陶渊明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但“武陵”的历史比东晋“桃花源”要早:龙山里耶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武陵”一词。汉初设武陵郡,至唐代废弃。“武陵郡”所治,概为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交界地带。武陵山脉是一个自然地理单元,自贵州苗岭分支,行乌、沅二江间,其间溪流纵横——据《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舞溪、酉溪、辰溪。所以,武陵山中世居的少数民族又称五溪蛮,是现代土家族、苗族和侗族的先民。

从地图上看,武陵位于整个中国版图的腹心地带。可是,直至唐末,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羁縻政策”期间,它都是“鸟不飞度,兽不敢临”、“溪山阻绝,非人迹所履者”的地理障碍。自元代土司制度兴起,它又成了中央王朝的化外之地,是土司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计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土知州、长官司等大小土司百十余家。其中,职衔最高的宣慰司(相当于三品),便有永顺、保靖、桑植、容美等11家——这些大土司,多与现在的土家族有关。
据载,江西彭氏自唐代末年征服五溪诸蛮,入主溪州,直至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延续了八百多年,超过了正史中最长的周朝。永顺老司城,正是溪州彭氏土司王朝最重要的都城。我们听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即将在那里组织一场大规模的考古挖掘,“老司城遗址,很可能要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希望看到发掘前的“原生”状态,所以草草准备,即匆匆上路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