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里丝
江南丝中极品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3期 作者: 柯平 

标签: 南浔区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湖州南浔镇是辑里丝生丝的集散中心,发达的水运为生丝的交易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条件,通过这种连绵不断的船运,沟通了与外界的贸易交往。

江南古镇南浔,地处太湖与运河臂环,水碧似染,舟船如梭,湖泊河流占据小镇面积一半以上。世界上最早的丝织物——47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丝绸残片,就是在附近的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如果要说到养蚕、缫丝的自然条件,世界上也许没有比这里更好的了。

宋代学者李心传可谓它潜质的发现者和鼓吹者,这位历史巨着《建炎以来朝野见闻》的作者,当年应邀为南林(南浔最初的地名)一座寺庙写碑,顺便对当地的地理及经济进行了考察,时间虽短,收获却不小,在《南林报国寺记》里他惊喜地写道:“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可见南宋时候,丝织业已很有基础。

尽管如此,由于那时尚未有行政建制,影响毕竟有限。元末张士诚筑城,掀开它历史正式的一页。这位乱世枭雄当年跟朱元璋争天下,一场大战就在这里的桑间濮上进行。进入明代,人心思治,昔日创痕累累的土地,转眼间就繁荣了起来。

镇南郊外七里,一座小村坐落在溪影桑阴中,当地人一般就管它叫七里村。养蚕缫丝是村民们农耕以外的惟一副业,以略补日用开支之不足。也不知什么缘故,从邻村过来的西塘河的穿珠湾,弯弯曲曲流经村头以后,立刻变得格外清澈。以至该地织出的丝,明显比别处的要白一些,也更光洁湿润一些。时间一长,名声也就渐渐传了开来。

责任编辑 / 易水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