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说:江南是“江南”

“江南”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词语,它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长江为词根,像长江一样绵长而经久不息,像长江一样使人自豪,令人神往。“江南”是表示方位或地域的词,历代文献中不乏它的身影。文人是词语使用的模范和标准,他们笔下的“江南”代表了同时代人对这个词的普遍理解。历代文人笔下的“江南”告诉我们,它所表示的地域,两千年来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迁移和由宽到窄的退缩。
“江南”表方位时以长江南岸为基准线,线以南都是江南,以北则绝对不是江南。此时,它是一个绝对概念,并不存在模糊性。表方位的典型用法是“江南”与“江北”对称。
如王勃《秋江送别》:“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杜甫《夔州歌》:“东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背飞鹤子遗琼,相趁凫雏入蒋牙。”韩熙载《感怀诗》:“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等。
然而“地域”是由封闭曲线圈定的具有特定历史文化的区域,因此,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并非都称“江南”,哪些地区称“江南”则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某些时代,长江以北地区反倒可以属于“江南”。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