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
与众不同的土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10期 作者: 司徒尚纪

在中国地图“雄鸡”肥美的肚腹上,有一片神奇而独特的土地,珠江奔腾而来,与蔚蓝的南海相遇,酿造出一片肥沃而充满传奇的土地。这里盛产财富传奇,“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指的便是珠三角。今天,常年流动在珠三角的外来工约有3000万人,在全国罕有其匹;这里人杰地灵,是众多震动中国变革之策源地,似乎永远都不缺少最新鲜的思想以及最敏感的商业嗅觉。这方土地仿佛有着独特的力量,催生创造了众多的“东方神话”。
然而,当早年间进行考察的地理和地质学家来到这里时,甚至并没有意识到已经进入了一个三角洲平原,无论是地貌、河网还是入海口,都有着特立独行般的模样、骨架和气韵……
寻找珠三角传奇的谜底,便从这里开始。
一张争议中的“出生证明”——珠三角存在吗?
今天的珠三角像金子一样实在,价值无穷,然而就在六七十年前,连它的存在也受到强烈质疑。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三角洲多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土地平坦、长河蜿蜒,长江、黄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等大河三角洲无不如此。但珠三角在悠悠蓝天白云下,却是低山丘陵罗列,台地纵横,死火山高耸,平原上镶嵌着片片洼地,与其他河流三角洲迥然不同。从上世纪初开始,中外地质、地理、水文、水利工程学界便对珠江口是否存在三角洲的问题众说纷纭,后否定说一度占了上风,其主张者不乏重量级的中外学者,如瑞典水利专家柯维廉只承认广州至澳门一带有沙堆积的小规模三角洲,称为“广州三角洲”,而当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瑞士教授德罗菲斯和哈安姆则干脆宣称没有珠三角,后来成为着名地质学家的陈国达也是当时“否定说”的支持者。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査道士的三足蟾v-qzone
随风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