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
交织之惑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东、北、西三面临接黄河,处于半干旱到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所以雨水多一些的东部和北部,发育有肥沃的土壤;而干旱的西部则只能由黄河补给的地下水养育草木。距今4200—3500年前半农半牧的朱开沟文化就是在库布齐沙漠东部发展起来的。图为库布齐沙漠公园。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佚名
起伏如波的草原、赶着牛羊在绿野上游荡的牧人;江南般的沃野、河畔玉米织就的青纱帐;月下残破的塞外长城;沙尘肆虐的村庄里一张张吹皱的脸;巨大的新月形沙丘,还有湮没在沙丘间的古城……它们彼此迥异,千差万别,就像很多张截然不同的面孔,却都拥有同一个名字:农牧交错带。

浑善达克沙地,是沙与水的混合产物——沙丘被地下水浸润着,长出了疏落有致的沙榆林、林地云杉林和杜松与油松混交林。沙地疏林景观代表了森林生态到草原生态的过渡状态,——所谓的“林草交错”地带其实是指降雨量养活草原有余而生长森林不足的地带。半干旱的气候足以使表层土变干沙化,林草交错的植被又固着住了这层沙子。离北京最近的这片沙源地,被大自然维持了很好的平衡,不然,黄沙早就逼进京城了。
农与牧,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上的差别,它们还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农,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年岁岁春种秋收,日子久了,人也像庄稼一样扎下了根,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背井离乡的;牧,逐水草而居,有牧草的地方才是家园,偌大的天空下四顾苍茫,最亲密的就是胯下的骏马,而人和马一样,也孕育出一颗飘荡的心,岁岁年年,向往远方。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