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周元春 柳旭

沙尘暴可谓臭名昭着,特别是在20世纪最后几年,声讨它的声音越来越强。黄色的天空、夹带着泥土的春雨成为北方一景,它甚至成了南方学子不愿到北京上学读书的理由,而建议“迁都”的声音也时有耳闻。沙尘暴真的那么讨厌吗?其实,在自然界,沙尘暴非但不是令人不快的“不速之客”,它还是带来丰富养料的“老朋友”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好帮手”。

没有沙尘暴就没有夏威夷
夏威夷群岛是浩瀚的北太平洋上最璀璨的明珠,那里美丽的风景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带着艳丽花朵编制的花环、走在银白的沙滩上,碧海、蓝天、绿树,当人们陶醉在天堂般的风景中时,不会有人想到,眼前的美景全赖沙尘暴所赐——没有沙尘暴,夏威夷只是一些兀立在海里的巨型岩石,没有土壤、没有花草,充其量只会成为海鸟的栖息地。
第一次上夏威夷群岛考察的地理学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里会如此生机盎然?夏威夷远离大陆,是海底火山喷发后熔岩凝结而成。这样的火山岩没有植物根系的作用根本无法形成土壤——没有土,哪里来的植物?而没有植物,夏威夷群岛又哪里来的土壤?这个问题几乎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最初一粒蕴涵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的肥沃土壤来自哪里?
一艘白色的小船逡巡在夏威夷附近的海面上,船上不是穿着沙滩装、晒太阳的游客,而是几个拿着古怪仪器的人。他们每天定时用一个圆柱型的装置对着海风,收集空气中那些肉眼根本无法辨别的细小尘埃。类似的工作还在空中进行着,一架小型的科研用飞机飞上不同高度,用同样的装置收集北太平洋上空不同高度大气中的微粒。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