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4期

2002年1月,南大洋碧波荡漾,三艘模样有些古怪的船只正在航行,在这些船的尾部,不断有一些红色的液体排向大海,顷刻,碧蓝的海面便被染成一片红色。有人以为这是三艘不讲道德污染海洋的捕鲸船,恰恰相反,这是一些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工作的科学研究船,船上有来自德国、美国、新西兰等国的76名科学家,他们正在做一项向大海“施肥”的科学实验:往海里投放含铁的溶液,目的是看这些铁溶液是否能刺激海洋里浮游植物的生长。为什么要刺激海洋里浮游植物的生长呢?原因是这样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海洋里的浮游植物能像陆地植物一样,吸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因此海洋浮游植物的增加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差不多与此同时,在南太平洋上,一些向新西兰行驶的船,也许能说明这些科学家此项实验的意义和紧迫性。这些船上乘载着南太平洋上的岛国图瓦卢的生态移民。2000年12月,图瓦卢政府宣布,因地球气温增高引起海水上涨,图瓦卢部分土地已经被海潮淹没。图瓦卢领导人承认在与不断上升海平面的斗争中失败,宣布将放弃他们的祖国。 新西兰政府同意接受1.1万图瓦卢居民前往定居。图瓦卢的命运只是一个缩影。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同图瓦卢一样举国搬迁的威胁,而一些大国,虽然不至于举国搬迁,但一些重要的沿海城市也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然而,这些与沙尘暴有什么关系么?科学家的结论是有很大关系:沙尘暴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它是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沙尘暴虽然不直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它是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肥料,沙尘暴所带来物质是浮游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没有沙尘暴吹向海洋,浮游植物将很难生长。而海洋浮游植物最近才被认识到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陆地植物。
大家都知道植物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即通过叶片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来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呼出氧气,这和动物与人正相反。这是自然界生态平衡中的一环。在这一过程中植物依赖阳光和水中的氢帮忙把CO2中的无机碳转变成有机物,即糖类、氨基酸及其它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大气中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的过程,也被称为“初级生产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