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祭

陕北农民还保留着许多自远古流传下来的语言与习俗
《黄陵县志》“大事记”开篇首句:“上古,黄帝崩,葬桥山。”传说黄帝于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出生,所以民间素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他所居桥山,定名“桥国”,寿至110岁时,乘坐天帝派来接迎的巨龙升天,民众挥泪相送,将其遗下的衣冠葬于桥山,这便是号称“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
如今,去黄陵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自古城西安乘汽车走高速公路,一两个小时便可抵达。不过,以前的路要艰难得多。抗日战争时期,无数青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沿咸榆公路北上,必经黄陵。1969年初,我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赴陕北插队,走的也是同一条道路。记得我们乘火车至铜川,换乘卡车继续北上。时逢大雪弥天,车经金锁关驶上宜君梁,两侧绝壁千仞,中间一径如线,真是触目惊心、气不敢喘。不久,路向下拐,众人忽然同声欢呼:那就是黄陵!那就是黄陵!只见满目苍凉的茫茫高原下方,突现一座松柏密布的山丘,绿色的枝干在雪雾中招摇,犹如荒野中一丛翠焰升腾的巨大篝火!那一瞬间留下的深刻印象,永生难忘。
遗憾的是,汽车在县城并未停留,要继续开往我们插队的村落。直到几个月后,我和村里的喂马老汉作为社员代表到县城参加一次会议,才有机会重返县城。
喂马老汉是一个普通的陕北农民。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觉得,陕北的农民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从他们的语言到习俗,还保留着许多自远古流传至今的东西。而黄陵的农民,也许是世代生活在先祖脚下的缘故,似乎更显得特殊。喂马老汉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而特殊的农民。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