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随想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5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读美国人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这本书,简直就是在读一部人类的近代战争史,脑海还不时地涌现出电视中《动物世界》的画面。

从这本书我得到的结论就是:大国的兴衰就是武力和强权的兴衰,就是弱肉强食的历史,与丛林中的动物世界无异。当然作者并没有直白地这样写,这是我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的。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国或者强权的肯定,或者说他认为这就是客观现实。然而由这样的强权大国主导的世界是不是太令人沮丧和失望了?   

是世界本来如此,还是这本书有问题?这本书可是畅销书,一版再版,影响巨大。其实世界并非如此,这只是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世界,才看到这样的世界。还有就是尺度的问题,保罗·肯尼迪用的是距今500年的尺度,这个时间段,正是西方大国崛起,活跃于世界舞台的时期。我们只要放宽时间的尺度,像15世纪初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这样的事件就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公元1405年—1433年20多年间,中国明朝的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航,途经东南亚、西亚、东非等众多国家和地区。郑和的船队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武器装备之精良,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譬如人数,多次达到27000多(第1、3、4、7次)人,船只一般超过260只,最大的船,吨位达1500吨级。其实郑和所到之处,皆可武力占领,不会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但郑和的船队每到一处,都是尊重别国之宗教和文化,赠送礼物和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或者确立一种册封和朝贡关系。为什么郑和不去占领这些地方?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当时东南亚许多地方华人移民的总数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地的土着居民,朝廷只要稍加支持和肯定,这些地方与中国就会形成一种像今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这些国家与英国的那种关系。但是这些都没有发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