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学家
在揭示全球气候变化之谜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6期
标签:

一驾喷气飞机留下了一条白如丝绸的云带漂浮在北非大陆的上空,下面的苏伊士湾和红海连通着地中海和印度洋。古时和现在这里都是人类聚集之地,但从太空看去,除了这条云带外,几乎难以见到人类活动的任何痕迹。人类的活动到底能在多大的尺度上影响这个星球呢?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天然物质在顺应地球绕日运动的同时,会按照年或者季节旋回生长或沉积,前者如树木、珊瑚,后者如湖泊沉积、冰雪堆积和洞穴里钟乳石的沉积,因而可以从中看到历史时间的年轮或年层。根据这些年轮或年层,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计数它们生长或沉积的时间,于是这些天然物质被形象地称为“自然的时钟”。在它们生长或沉积过程中,如果对当时的气候变化比较敏感,那么它们又会成为过去气候或环境变化的天然记录器,科学家将这些能做到年气候变换的记录称为“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记录”。
过去百万年来的大冰期与温暖期的交替和十万年为周期的冷暖摆荡似乎在科学界达成了共识。可是要探讨地球眼下和未来的气候趋向则需要一个量测古气候的短尺度:一万年、一千年直至百年以下。在全球气候日趋异常的今天,这种高分辨率气候-环境的变化记录由于能对近几千年以来地球温度、降水做定量的表达而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所发现的这种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主要有冰芯、树轮、纹泥、石笋和珊瑚。下面列举的是科学家们得到的反映地球古气候变化的较长逐年记录: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