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锦绣
年轻族群的古老记忆

高悬的壮锦、葱茏的竹影、闲适的村民……这是广西龙州县金龙镇板池村留给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的美好印象。板池村地处中越边境,保持着较为传统的壮族村寨风貌。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木织机,而晾晒在竹竿上的这些纯朴之作全是村里人家亲手织就的。
“小心啊!”一件卷成圆筒状的织物险些从工作台滑落,正好露出了灿然的一角。这是2008年11月底的一天,即将开馆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仍处于紧张的核对藏品、陈列布置阶段。作为壮族厅志愿者之一,我已经跟着保管员和组长忙碌好几个星期了。
保管员手拿清单,示意我将织物放到工作台上。一幅清代壮锦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五彩丝线细密交错,时光在它上面留下了灰色的影子,但掩不住它曾经矜贵、依然娇艳的姿色。
能亲手触摸这样的艺术品,所有的忙碌都是值得的。接下来的10多天,我可能还有机会和它们亲近,但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之前,博物馆开始对公众开放,我就只能隔着展厅橱柜的玻璃对它们行注目礼了。
多年前,我的父亲参军时选择了“汉族”身份,以至于我们兄妹成了壮族家族里的汉族,恰巧成了壮族“汉化”的一个“模式”样本。现在,壮族人口超过1700万,是中国最庞大的少数民族,又是中国第二大民族,连生孩子也不能享受“合法”二胎的“优待”,想要重新得到壮族的身份是不可能的事。除了一件围裙、几双绣花鞋的纪念品,我的生活里已经没有了壮族的影子。但是,或许因为血脉的记忆,我对壮族文化的兴趣,在工作多年、探访多个依然保持传统的壮族村寨之后日渐浓厚起来。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