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青藏高原[上]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05期



在神秘的苏美尔人留下的陶质书板上,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恩科度被一只巨鹰的铜爪抓着,在空中飞行。四个小时后,一个声音忽然问他:“你看看大地像什么?大海又像什么?”恩科度回答:“大地像一座高山,大海像一个湖泊。”继续向上飞行后,那个声音再次问道:“你再看看大地像什么?大海像什么?”“大地像米粥,大海像个水槽。”
这段故事或许是人类发现最早的关于飞行旅行的记录。由于这样的描述与后来人类乘坐飞行器升到天空时所看到的情景惊人相似,于是有人推断它只能出自外星人。但能像鸟儿一样摆脱大地禁锢,自由飞翔在蓝天之上,这大概是人类自远古起就时时激荡在心的梦想。虽然在飞行器问世之前,这个梦想始终未实现,但人类却从未停止过想象,如果能够从空中俯瞰自己栖身的大地,将会看到什么不一样的景象。唐朝诗人李贺就曾写道:“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看到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李建的航拍照片时,我被深深吸引,他拍摄的主体是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那里既是世界上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众多高耸入天的山峰的大本营。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想要飞越它,并将山川风物图形索影,三角翼、热气球和直升机显然无法胜任。因此,李建赖以完成其第三极航拍的,是飞行于万米高空的民航机。对于经常乘坐飞机的人来说,这些风景可能曾与你相遇,但李建却耗时数年,多次从四川、新疆、青海和云南飞往西藏,在这四条进藏的航线上,坚持拍摄了数以万计的图片。
在李贺写下感慨诗篇的一千多年后,飞行器与照相机相遇,航拍的图片让我们得以从苏美尔人和李贺的想象中跳脱,看到大地不一样的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九百多年前苏轼的诗里就说了这样一个道理:身在庐山中,因视野为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局部,无法识得全貌。换言之,只有换个角度,和庐山隔上一定的距离,才能了解它的真面目。而航拍,正是让我们看到庐山真面目的另一种手段。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