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
古城真宁静

提起湘西,人们就会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山野清新,渡头炊烟,一方纯净的武陵山水,远离尘嚣的安宁。其实,边城并非固有印象中的单一谧静,湘西深处的古镇古村,呈现出多元共存的炫彩,既有小家碧玉,大家闺秀,也有豪门野奢,洪江便属于后者。1940年,沈从文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沅江中流的繁荣:“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庆’的称呼”,“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饰”,看来,洪江在沈从文心中,俨然具有民国陪都的商贾余韵。




古城曾经创造商业史上的奇迹
洪江历史悠久,夏商为荆楚之地,秦为黔中郡地,沅江与巫水山环水抱,承接源于贵州、四川、云南的水上交通,尤其是作为洞庭湖的重要支流沅江,是湘西乃至川黔边界通江达海的起航之地。湘西武陵深处的古村镇,大都依托山区农耕和林业种植,但洪江古镇的最大特点是兵止商兴。
远古时期,这里是中原王朝鞭长莫及的僻境,也是避乱生息的秘境。生活在洪江境内的少数民族有20多个,主要是侗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等,苗族和瑶族曾经生活在中原地区,蚩尤率领他们与炎黄大战失败后,迁移至湘西生息繁衍。土家族和侗族则是湘西重要的原住民,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湘西武陵的山水好似理想中的桃花源,无论是中原战乱后的移民,还是土生土长的先民,最后都归隐于此,铸剑为犁。
洪江的选址和建筑还能看到古代军事遗留的信息。洪江古城位于洪江市黔城镇的一隅,区划调整后为今天的洪江区。古城围绕龙标山而建,山水环抱之间构成天然屏障,房屋建筑与湘西其他村镇的吊脚楼主体不同,层层叠叠的风火墙和石木结构,具有明显的防御意象,宋代设“洪江砦”,“砦”与“寨”同义,似乎保留有军队垒石围筑的痕迹。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