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神秘的洞穴蛙
务川臭蛙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01期 作者: 徐健 刘健昕
标签: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生物地理 洞穴

200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响起,我拿起电话:“徐健,我是保护国际的陈崎,听说你是贵州人,你拍摄过贵州的务川臭蛙吗?我们现在急需一张这种蛙的照片。”“务川臭蛙?我都没听说过,为什么叫臭蛙啊?”我问道。“它们是臭蛙属的一种,受到刺激的时候皮肤上会分泌出有臭味的液体,因此而得名。非常非常濒危!这个物种几乎没人关注过,我们现在的非旗舰物种项目里很想用一张这种蛙的照片。”“哦,很惭愧,我确实没拍过。”放下电话,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搜索这种蛙的所有信息。
通过网络、和书籍,我终于找到了一些关于务川臭蛙的描述:“务川臭蛙,中国特有,出现面积不足100 平方公里,分布面积不足10 平方公里,发现地点只有1个……由于旅游业发展,其栖息地面积和质量持续下降,因此被列为‘极危’等级……1978-1980年,尹继和、沈大镜在务川县柏村一溶洞中采集到16雄和6雌的标本。……1983年,遵义医学院须润华在《动物学报》1983年29卷第1期发表新种:务川臭蛙。”至于照片,只在网上找到一张模模糊糊几乎褪色的,以及一张根据标本绘制的彩图,其他再无收获。
看来,陈崎只能用这张褪了色的照片了。但我在心里暗下决心,尽快找到合适的时机,一定要去实地找到这种神秘而濒危的蛙,并拍摄它们。

探访发现地
一晃4年过去,我常常想起这些生活在贵州东北部喀斯特洞穴里的神奇精灵,但是亲身探寻的计划一直没能实现。直到2008年初,我试着申请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物种项目的濒危物种保护小额基金,并很意外地以非专业研究人员的身份获得批准。调查并拍摄务川臭蛙的行动终于可以成行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