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遍茫茫大漠只是为了找到你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第02期 作者: 陈宣华 王小凤 

标签: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地质地理   工业地理   

最能体现柴达木风格的似乎是那些无边无际的沙漠、戈壁和铺陈在大地上的芒硝层。但是被称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盆地也还有着无数的宝藏。由于青藏高原的活跃和古地理的变迁,令柴达木地层结构复杂但却含藏了极为可贵的资源——石油和天然气。50多年来,在柴达木那几近于生命的绝地里,发现、勘探、开采油气的工作始终未停。我们的作者,将以十年深入柴达木探寻石油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柴达木的故事。
“辽阔的戈壁望不到边,云彩里悬挂着昆仑山。镶着银边的尕斯湖啊,湖水中映着宝蓝的天。这样美妙的地方哪里有啊,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这是诗人李季在《柴达木小唱》中为我们展现的图画,现在,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又将它如配诗般呈现于我们面前。“尕斯库勒”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男人的眼泪。在这由男人的眼泪汇成的湖边,耸立着青海的尕斯库勒油田。

1996年,由于国家地质调查工作向西部转移,以及西部大开发序曲的响起,我们接受了到柴达木盆地勘察油气的工作,从此竟然十年不变,一到夏季气候适宜的时候,我们就要从北京前往柴达木。

2亿年历史的沉积

青海油田的基地七里镇在敦煌往西约7公里处,因此去青海油田基地不是走西宁,也不走格尔木,却从甘肃省敦煌市进入。起初不知缘由,心里直纳闷:怎么这么快就从甘肃进入到青海了?查阅地图发现,青海西北部与甘肃的交界应该在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当金山口。原来,青海石油管理局1992年才从柴达木盆地北部的冷湖镇迁至敦煌市七里镇,因为从这里进柴达木盆地中的油田,交通略为方便。除此之外,青海油田还有两个基地:以炼油为主的格尔木基地和以勘探开发、生产为主的花土沟基地。

茫茫戈壁,浩瀚沙海,形形色色的丘陵。如果从肉眼看柴达木盆地,能得到的也就是这样的印象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毛之地,却是中国一个大大的聚宝盆。除了大量的盐,在它的地下深处,还聚集着宝贵的油气资源。

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干旱少雨,寒冷多风,每年的风季长达8个月以上。在这样的风蚀下,柴达木被雕刻成了如魔幻般的世界。上面照片中那波澜壮阔、形态各异的风蚀残丘,是柴达木冷湖5号构造雅丹地貌,它形成于7500万年前,属于新近系背斜构造被风蚀雕刻的地形。在冷湖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样的地貌面积占到94%以上。而就是在这样的地表下,富含着巨厚的侏罗系油源岩。
人们通过人工地震等方法,来寻找石油。

面积为12.1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是在前侏罗纪柴达木地块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沉积盆地,其沉积物积累的历史已有2亿年左右。其中,具有石油前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为9.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沉积厚度可达17200米以上。

责任编辑 / 黄秀芳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