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头建在麦草方格上的绿洲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张伟 

标签: 中卫县城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黄河北岸,有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后来却轰动世界的地方,这就是沙坡头。在这里诞生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结束了长久以来“沙逼人退”的困局。而这一奇迹的创造则源于一种简单到不可思议的东西——麦草方格。“麦草方格”究竟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它到底是谁发明的?对治理沙漠来说它是否是一件攻无不克的利器?
50多年前火车驶过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时,是在一片广阔无垠的黄沙中穿行,而50多年后的今天,在铁路两侧宽达几公里的黄沙上,却出现了一条令人欣喜的“绿带”。这正是沙坡头治沙工程创造的奇迹。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George Steinmetz
1963年9月中旬,中国科学院部分科学技术人员来到宁夏中卫县召开治沙研究工作会议,讨论治理腾格里沙漠和有关铁路固沙等问题。图为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竺可桢(前排左)、沙坡头沙漠试验站首任站长李鸣冈(前排中)、当时的科学院副秘书长谢鑫鹤(前排右)等在野外考察,他们正在观察适宜在沙漠里生长的植物沙拐枣。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王新

像许多在沙漠里工作过的人那样,中卫铁路固沙林场的老专家黄儒信习惯用“沙龙”来称呼自己的对手,以形容沙漠的难以约束。50多年前,他和同代人曾试图驯服这条沙龙,它巨大无比,不可捉摸并且十分凶狠。

“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在《向沙漠进军》一文里面对沙漠向人们叹息着,但随后他又保证:“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这话实现了吗?

坐飞机飞过腾格里沙漠的人可能会相信这句话,如果天气晴好,他们会在飞机下方的沙漠中惊喜地看到一条“绿带”。而乘坐火车行驶在包兰铁路上的人,则可以更近地观察这条“绿带”了:在铁路两侧宽达几公里的黄沙上,绿色的植被伴随着铁路一起连绵延伸,仿佛一条绿飘带。

1958年,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穿越腾格里沙漠胜利通车。但铁路的通车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世界曾有一些沙漠铁路在通车以后,因为流沙侵袭,无力抗拒,最后被迫改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麦草方格固沙法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科技工作者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麦草方格编成的巨网最终成功缚住了“沙龙”。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刘海峰

包兰铁路引出的治沙奇迹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黄儒信和他的同事们的确战胜了沙漠──起码在沙坡头是这样的。在这个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黄河北岸,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在穿过沙漠的包兰铁路两边,他们捆住了流动的沙丘,并且用几十年的时间建起了一个绿洲来。绿洲不但保证了包兰铁路避免被风沙吞食,也为这个原本荒芜的地方带来了好运。在以前只有黄沙的地方,当地人建起家园,开设饭馆儿,甚至,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躺在四星级的假日酒店里享受桑拿。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王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