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骨骼,河是血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有些山名气很大,但不是山出色,是山上的庙有名,山不过了了;有些山无庙无名,却让人看上一眼,就终生难忘。
记得有一年,我去河南嵩山参加一个活动,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五岳之一的嵩山,很是兴奋,专门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登嵩山的主峰——峻极峰,峰并不高——海拔 1492米。经过一番辛苦,我爬上了主峰,山顶是平的,有一座简陋的庙,供奉着观音等,我寻找主峰的标志,找了半天竟没找到,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块一人多高 的石头,上面用红漆写着:峻极峰。远看石头上还有一行大字,以为是题字者的落款,走近一看原来是“×××我爱你”。望着这一行字,我一哂而已。
2005年7月,我去西藏的希夏邦马峰(简称希峰),我是从东面一个山谷进入的,转过一个山脚,就看到希夏邦马峰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感觉她很像一架巨大的航天飞机正在起飞,下面云雾缭绕,像火箭已经点燃。到达希峰下的一个村庄后,我们找来了向导和马匹,开始向希峰前进,目的并不是登山,那是专业登山家的 事,我们只是要去看雪峰下的冰川。希峰好像近在咫尺,感觉走上一两个小时,就会到达希峰脚下。但这只是一个错觉。骑着马,马儿极温顺听话,但看到马儿每走 一步都气喘吁吁的样子,实在于心不忍,就下马步行。走啊走,走到天快黑了,前面还是一道又一道的古冰川留下的终碛垄,不见一丝冰川的影儿,再看看希峰,还 在原来的地方,与我们的距离没见拉近一点点。我们的信心被希峰摧垮了,相信即使走到明天,我们都很难到达希峰脚下看到冰川。不准备在野外过夜,我们掉转马 头回返。
回来的路上,一轮弯月挂在天上,周围是寸草不生、海拔六七千米的起伏大山,在东边那一片黄褐色的山坡上,有几处高高的不知名的雪峰,冰川从雪峰上挂下来,白白的像奶油一样,在黄褐色的山坡上流成了一个个舌的形状。这时你才体会到冰川的前部被称为“冰舌”的妙处,不仅形象逼真,而且“冰舌”这个词还告诉了我 们冰川的质感。冰川不是刚性的,而是可塑的。这情景让我想起西班牙画家达利的那幅名画《永恒的记忆》,一些钟表像熔化的蜡烛一样软塌塌地搭在箱子上或挂在 树上。冰在人们的印象中也像钟表一样是坚硬的,但在我的眼前,坚硬的冰像奶油一样在大山上流淌。那不是流淌,而是像达利画中那些软塌塌的钟表一样搭在山顶上。夕阳下,一切静悄悄的,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梦一样的画,它神秘、超现实,让我终生难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