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伟岸中国
孙中山的东方大国梦
编者按:
每一位有抱负的领袖面对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时,都忍不住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在做强国梦、大国梦:20世纪初,孙中山一部洋洋十几万言的《建国方略》,细数他的实业救国计划:修铁路,建大港,开发三峡水电资源等。然而他的梦想只有在今天才能得到实现。50余年前,毛泽东以惊世骇俗的气魄,敢叫日月换新天。他改造国土的梦想仅仅从他治水的一系列口号中就能窥见一斑。它们曾经是那样鼓舞人心,令几亿中国人无往不前。1978年,当一生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再一次迎来他的政治生机时,他那务实的小康之梦,却从此让中国人走上了富裕之路。从深圳到浦东,从东部到西部,从封闭到开放,中国真正有了可以强大的基础。

“欲振兴实业,必自修造铁道入手”
诗人如梦,浪漫多情。孙中山是职业革命家,反清兴中,讨袁护法,不曾有梦的浪漫。但是,他却以三民主义为魂,在戎马倥偬间留下了一个旦夕以求的梦——建设一个现代企业星罗棋布、铁路港口四通八达的东方实业大国。
初入梦境,是在1894年6月,那时中日甲午战争阴云密布,朝野以为国家危亡存乎一战。青年孙中山却另有远见,来到天津,求见直隶总督兼北洋三口通商大臣李鸿章,提出仿效西方国家以图中国富强的革新主张。然而,就因为没有给门房和随员行贿,他连李中堂的面都未曾见到。学习西方建成东方大国的梦想,一个水泡也没有泛起。
激愤之余,孙中山猛醒,离津转道上海赴美国檀香山,并于当年11月24日在海外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他决心“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并投身谋划武装反清起义中。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