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
邓小平的小康之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6期 作者: 徐剑 

标签: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小康”语出《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为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1979年,邓小平向世界提出小康社会思想,然后雷厉风行地领跑中国的改革大业,进行一场举世罕见并持续至今的现代化新长征。
5个经济特区与14个沿海开放城市20多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印证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经典论述。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刘力群

小平的睿眸,投向广袤的农村

1978年的春节,经历了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的邓小平,文革后第一次回四川过年,住在成都“金牛宾馆”的园林别墅里。习惯快走散步的邓小平,信步穿过水榭长廊和林间甬道时,步履却显得极为沉重。

中国人穷了一百多年,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走在乡间小径上,他的脚步似乎还滞留在江西的岁月里,延续着一代大政治家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忧患和思考。川西本是富庶之地,一条岷江,一道都江堰,浇灌了两千多年的富足和闲然,可是这次他听到的却是老百姓填不饱肚子的情况。邓小平眉宇凝重,屈指算来,眼下9亿多中国人,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生活问题,社会难有安定。若将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其他的经济活动建立在百分之八十人口的贫困之上,中华的振兴和崛起,永远只是一个梦呓。回到下榻的房间,邓小平推窗远眺,一项农村新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心中,渐渐清晰、成熟起来。

带着故乡的温婉回到京城。这年夏秋之间,邓小平带着蔚然成局改革开放的蓝图去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等国访问,东渡取经。同是华语社会,同是东方儒家文化圈,狮城的治理井然有序;一衣带水的岛国融入西方现代化后生机勃勃,给红色中国领导人强烈震撼。尽管在日本的行程只有8天,但他拨冗参观了松下电器、日产汽车等三家株式会社。在松下电器,83岁高龄的松下幸之助是一个“中国通”,对邓小平的坦诚开明、不耻下问,感同身受。邓小平说:“我们要搞现代化,没有电子工业不行。所以我要来看您的工厂,希望您把日本的电子工业动员起来,到中国投资建厂。我们要向你们学习。”松下幸之助却感慨地说:“人类的文明发展,从东方到西方,然后再到美洲。现在又要回到东方,东方就看你们中国了。”然后,又引经据典,说,中国乃泱泱大国,秦皇一统、汉武雄风、盛唐气象、元跨革囊、康雍乾三朝,皆成盛世,当然有赖于一代明君英主,在阁下身上,我看到了那种上古的正大气象。“谢谢!”邓小平,说,但愿如此,我们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 / 易水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