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伟大崛起

青藏高原卫星鸟瞰图。面积达257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拔地而起,成为世界屋脊。制图/黄签

这些叶片印痕,是1964年在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5700—5900米发现的,那里气候寒冷,冰雪覆盖。它们的叶形、叶脉均与我国西南地区现在生长的高山栎相似,当时,经中科院植物所的徐仁先生鉴定为高山栎化石,标本现存于北京自然博物馆。根据高山栎的植物习性,它一般生长在2500—3000米的山区,而化石的年代是上新世,距今约200万年。根据化石所在的海拔来推断,从那时到现在,喜马拉雅山脉已经上升了3000米。
一片树叶见证高原隆升
1964年,中国登山队决定攀登希夏邦马峰——当时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中唯一的处女峰,为此中科院组织了一支科学考察团配合,由冰川学家施雅风、地质学家刘东生领队。夏季的一个傍晚,考察队员纷纷从野外赶回希夏邦马峰北坡营地。北京地质学院教师张康富向刘东生出示一块捡来的植物化石,刘东生用手掰开,仔细端详,是一片叶脉清晰的阔叶,忙问是哪里捡来的。张康富回答说是海拔5900米冰川旁的岩石里。
刘东生心有所动,把那块化石带回北京,请北京植物研究所的徐仁做鉴定。结果令人吃惊:这块化石是高山栎,年龄只有200万年。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