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行走的大道
标签: 加拿大 水文地理 交通地理 文化地理 河流 历史地理

形容起大自然来,印第安人的语言常有妙语天成的效果。我们搜肠刮肚地寻找词汇来形容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观,印第安人却早已用“霹雳之水”几个字将它的全部魅力概括了。对于圣劳伦斯河,印第安人也有十分恰当的形容——“会行走的大道”,一语道出了这条大河对北美大陆发展的最重要贡献——交通运输。
1535年当雅克·卡蒂埃率船队第二次深入到现在的蒙特利尔附近时,他看到几公里宽的河面上激流滚滚、礁石遍布,大河在这里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乱石滩,根本不可能让他的船队通过。正是这段圣劳伦斯河的浅滩激流区阻止了雅克·卡蒂埃深入北美大陆腹地的探索,让他留下了着名的疑问:“古老的中国是在这条大河的尽头吗?”
由于当时这片土地上根本没有可行的道路,圣劳伦斯河便成了与大陆腹地交往的惟一途径。因此从雅克·卡蒂埃探险失败开始,欧洲殖民者就没有停止过开发圣劳伦斯河航道的探索。
17世纪,来自欧洲的新殖民者曾依靠印第安人的桦木舟沿圣劳伦斯河而上到达五大湖区,与沿岸的土着人进行兽皮交易。那时他们已经不再做寻找古老东方宝藏的梦了,转而把全部兴趣放在掠夺和开发新大陆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上面。每年从春到秋,在大河解冻的季节里,船只满载着从大陆腹地收集到的兽皮来往于五大湖区和蒙特利尔之间,但在它附近的浅滩激流区前仍无计可施,只能弃船上岸,将货物改装马车从陆路越过这段无法通航的河道,在蒙特利尔的下游再重新装船下行至圣劳伦斯湾。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