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国洞穴的奇迹
中法联合洞穴考察20年
标签: 正安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平塘县 地质地理 洞穴

2010年在贵州平塘天坑水洞中,贵州省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的李坡研究员,带领着贵州生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生去采集生物标本。
20世纪80年代初,我与一群志趣相同的朋友们一道热爱上了登山,当我傲然屹立于海拔7000多米的雪山之巅时,向上再向上、追逐着太阳的方向,是我心中最热切的渴望,那时的我完全不曾想到,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会走向和高山完全相反的方向,行走于太阳永远无法照亮的地方,痴迷于去探寻那隐藏在黑暗深处的洞穴。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跟着一些专家到贵州各地去考察旅游资源,了解到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和洞穴资源丰富得令人咋舌。1987年,我结识了几个洞穴爱好者,对洞穴探险这项活动的兴趣也随之变得更加浓厚。登山要到西藏等地,路途远、费用高,而洞穴就在家门口,为什么不去呢?
探洞的感觉与以前登山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所谓“洞中方一日,洞外几千年”,在极端的寂静和伸手不见五指的幽暗中,完全没有了时间和方向感。伸出手好像就能触摸到亿万年前的空气;你可以用自己的心跳来计算时间,它每跳动一下,似乎就跨越了几万年的光阴。
而探洞和登山之间最大的区别还在于,登山时你看得见期望中的成功目标屹立在前方,探洞时你却不知道自己最终到达的终点是什么。你所探索的永远是一个无法预知的世界,你不知道迈出一步后,前方等待你的会是些什么,也许是一个规模惊人的宏大洞厅,也许是一个陡然出现的地下断崖,也许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洞穴生物……探洞,它独特的魅力,让我就此痴迷。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