嶂石岩丹崖翠壁相辉映




嶂石岩地貌典型的裂隙谷。这种特殊的形态与构成它的岩石性质有关。这个坚硬的厚层是构成它的主要成分—石英砂岩,下面则是一层比较薄、比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虽然薄,但是却在嶂石岩地貌形成过程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比较松软,易于风化,然后其上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垮塌下来,这是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底部软岩层被侵蚀掏挖后,上面的岩石沿裂隙向下垮落,首先形成纵深往里、一头开口的沟谷,两侧陡壁继续垮塌,就逐渐形成嶂谷。图1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张文质
谈到嶂石岩地貌的发现,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郭康研究员给我讲了他有趣的经历。1972年初夏,为参加一次美展,他与几位美术工作者到太行山写生,连夜赶到河北省井陉县的苍岩山景区。待次日清晨起来,放眼远望,眼前呈现的是雄伟壮观的红崖长墙,令人惊叹不已。上山写生途中,又在红色石英砂岩的台阶上发现了一种颇似藻类的化石,更是激起了郭老的兴趣。1973年夏,郭康、朱宣清等几位学者在元氏县八一水库溢洪道石英砂岩地层中打到了两箱“化石”。1988年又对红崖地貌进行学科考察,并开始了对嶂石岩地貌全面系统的研究。1992年,郭康等人在《地理学报》上发表的《嶂石岩地貌之发现及其旅游开发价值》一文,正式将其定名为“嶂石岩地貌”。


壮阔的丹崖长墙
从北京出发,经石家庄赞皇县到嶂石岩,一路上路标清楚,车少人稀。从远及近,嶂石岩的群山由缓到陡,越来越险峻,越来越巍峨。远远地还未到嶂石岩景区大门,山上那堵巨大的丹崖长墙就扑面而来。这红色大崖墙足有10公里长、六七百米高,直上直下,刀劈斧削,高耸天边。更奇妙的是那崖墙上竟拦腰抹上了三道浓浓的绿色植被带,使之在伟岸中又增添了几分妩媚和亲切。阳光照射下,绿的草木,苍翠欲滴;红的岩壁,赤色如霞;深的沟壑,神秘莫测;高的嶂崖,美如画屏。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召唤着你,迷惑着你,令你为之倾倒。这就是嶂石岩!
随手拾起脚下一块石头,是有着层层浓淡相间纹理的红色石英砂岩,看来这就是构筑那巨型石墙的“砖头”了。这块不起眼的石头已向我传递出了一连串的地质信息,摸摸石块,组成它的石英颗粒光滑细小,说明它曾长期遭风化和水流侵蚀搬运重新堆积起来,在强大压力下再次成为岩石。层层纹理表明它是沉积岩,每层浓淡相间标志着各自沉积时有机物含量的不同。而巨墙的耸立天际只能用强烈的造山运动来解释了……初次见面,嶂石岩就引起了我极大兴趣。
谈及嶂石岩地貌的形成,据专家考证:早在18亿年前,嶂石岩地区被海水淹没,并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和石英砂岩,为嶂石岩地貌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后来经历了漫长的地壳运动,本区成为陆地,特别是沿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南北向的大断层通过,沿此断层东部下降成为华北平原,西侧则在地壳阶段性的抬升下,隆升为太行山脉,形成了发育典型的以赤壁长崖为特征的嶂石岩地貌景观。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王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