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漂移的汉族
标签: 文化地理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周志彬
三个有关汉族的故事
在追溯历史之前,我想到了和汉族有关的三个名人故事,它们也许可以反映出关于这个庞大民族的一些本质问题。
第一个故事是讲白居易长诗《缚戎人》的主人公,他年少时在家乡西北交河遭逢战乱被绑到吐蕃,在当地娶妻成家生子。老来总想回家去当汉人穿汉服说汉话和行汉礼,就冒死回逃。路上碰上唐朝的“国军”又被当成“戎人”囚禁起来,“发配东南吴与越”。这说明在人们看来,“自认为”的民族身份不如“被认为”管用——民族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第二个故事是讲岳飞和他的后人岳钟琪。岳飞生前大恨“胡虏”,说过不少饥餐渴饮、扫穴犁庭之类的狠话,算是很铁杆儿的“汉族”名人。但他身上刻的字是“精忠报国”,心里想的事是“迎二帝归京师,取故地上版图”,以便“朝天阙”,显然脑子里想的都是国家,而非民族。清初的“汉族”曾静对于满族来做中央王朝的共主怎么也想不通,便去策反岳飞的后人——雍正朝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希望岳钟琪能与其共商“反清复明”大业。结果,此“汉族”曾静被彼“汉族”岳钟琪按照跟岳飞一样的精忠报国大传统,给举报到雍正皇帝那里——岳飞和岳家以及那些着名的历史人物,认同的都是国家,而不是民族。
第三个例子是近代哲学家梁漱溟。他一辈子按照儒家的价值理念跟毛泽东抬杠,并且在批林批孔时,在连新儒家领袖冯友兰都抵挡不住的高压下,坚持给孔子说好话,因而被美国人誉为“最后的儒家”,实际上他是个蒙古族人——儒家价值观不仅仅是汉族的价值观。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