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峰林邂逅城市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10期 作者: 施玉娇 庞岚

城郭尽在万山中
桂林之所以能成为城市,漓江的作用不能不提,当猫儿山发源的漓江夹带着泥沙甚至巨砾,以洪流的方式注入远古的桂林,除了更强劲的溶蚀,其物理动力也十分巨大。渐渐地,山峰之间溶蚀出一片片平地。有了平地,才有了成为城市的可能。到明代,这座峰林之城,城景交融的城市形态就已基本形成。今天桂林以及其市辖的阳朔县,街道建筑与峰林峰丛自然景观和谐相伴。图为空中俯瞰整个阳朔县城。
桂林之所以能成为城市,漓江的作用不能不提,当猫儿山发源的漓江夹带着泥沙甚至巨砾,以洪流的方式注入远古的桂林,除了更强劲的溶蚀,其物理动力也十分巨大。渐渐地,山峰之间溶蚀出一片片平地。有了平地,才有了成为城市的可能。到明代,这座峰林之城,城景交融的城市形态就已基本形成。今天桂林以及其市辖的阳朔县,街道建筑与峰林峰丛自然景观和谐相伴。图为空中俯瞰整个阳朔县城。
这片柔媚的山水,与城市有个约会
在神话故事里,参观了瑶池的仙女们斗起了法,想比比谁能造出更美的景致。于是,麻姑去云南造石林,织女在杭州引西湖,元女到洛阳种牡丹,而善良的嫦娥见桂林赤地荒野,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赶群山为峰,借净瓶倾水,在月宫折桂,造就了神姿仙态的桂林。
嫦娥的神话产生于先秦,即便她真的在月宫无人陪伴,也只有几千年。而真正寂寞的,或许不是嫦娥,而是桂林。
柔媚的山水画卷在大自然的笔下浮现出来,但这时,还没有谁会为她写下哪怕是最蹩脚的诗句。峰林孤独地矗立,江水寂寞地流淌。这片山水与城市的约会,还有百万年之久。
距今3万年前,桂林人终于开始了在桂林“市区”的生活。在桂林北城的宝积山上,先民以烤熟的鹿肉和野猪肉作为主食,还打造了石英粗砂岩的石器。那时的桂林炎热、多雨,植被茂盛。在那数不胜数的溶洞里,一簇簇篝火驱散了漫漫长夜。在甑皮岩遗址,考古学家找到了用来煮食物的陶器、大量的螺蛳壳以及桂花树的花粉。或许,远在9000年前“水煮田螺”已经成了独特的“桂林小吃”,而喜欢酸性土质的桂花,已经成为这片碳酸钙土地上的“市花”……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