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圣地白水台与波湾纳西村

白水台,雪山脚下的纳西圣地
从香格里拉出发往东南,山路车行100公里就到了哈巴雪山脚下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发祥地——白水台,此去再往东南,过了虎跳峡和玉龙雪山便是丽江。在纳西人的传说中,东巴教第二圣祖阿明什罗在白水台修炼得道,所以这里被奉为东巴文化的发祥地和最神圣的东巴道场。1949年以前,这里一直是东巴文化的中心,每年都要迎来大批来自各地的纳西朝圣客。我出生的波湾村是白水台旁的一个小村庄,全村只有几十户人家,拥挤在砂砾岩小山包上,背靠青山,便于樵牧。我小的时候,村里还没通自来水,源自白水台的洁净水流从家家门口经过,然后灌溉村脚河坝里层层叠叠的梯田。那时波湾的生活场景恰如东巴经《祭猎神》中所说:“地头粮不足,去山上开荒;圈中肉不够,去林中狩猎。”
纳西人相信白水台的“仙人遗田”是创世之神修造的梯田模型,让人们模仿着它的样子修梯田、种粮食。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感谢,每年的二月初八,都要在白水台举行隆重的感恩仪式,尽情歌舞和野炊。白水台的祭祀仪式要由我们波湾村的东巴主持,“二月八”的主祭在纳西人中拥有很高的地位,而走出历代主祭东巴的波湾小村也因此在纳西族地区享有盛誉。

白水台是纳西保护神所在的地方,我们波湾人对此尤其深信不疑。1984年,10岁的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外求学,妈妈给我装了一小袋白水台的碳酸钙小石子,希冀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白水台的庇佑。她要我在外水土不服时便把这些石子泡水喝上一碗,保证“药到病除”。这袋凝聚着神性和母爱的小石子伴随我度过了孤单的少年时代。一直到现在,每次从家乡离开前,我都会拿着松枝、柏香、酒、茶到白水台举行古老的烧天香仪式,当袅袅的火烟升起的时候,我都会长久虔诚地跪在白水台的神坛前。每隔几天,父母都会去白水台为他们在外打拼的儿女烧香祈祷。好几次在梦里,我都看到年迈的双亲奔走在村子和白水台之间弯弯曲曲的小路上。
“二月八” 纳西人的感恩节
与所有的纳西村庄一样,“二月八”是波湾最重要的节日。童年记忆中每年的“二月八”,整个白水台都笼罩在虔诚的人们烧松柏枝祭神的清香中。这天,村里会看到很多陌生的面孔,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气,而平时在村里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个外来人。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