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二黑』诞生记
标签:
我们把具备送制版厂资格的稿件版式的打印样叫做“黑稿”。虽然在“黑稿”之后,我们还会再看两次制版厂出的“彩样”和一次印刷厂出的“蓝纸”,然后才能真正交付印刷,但完成第二次出的“黑稿”校对工作后,就意味着可以从连日来的紧张状态中暂时放松一下了。我要写的就是今年第10期我出“二黑”之前的故事。

覃妮娜酷爱地质学,擅长地理类稿件的写作,很有兴趣深入研究峡谷、盲谷。峡谷人家的稿子分配给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的老作者李小波,他对这个题目也很有兴趣。李小波与覃妮娜实地考察了几个峡谷,很快就进入写稿阶段。
在等待稿子期间,我开始寻找峡谷和盲谷的手绘图资料。我先后垂询了黄保健、张寿越、张远海、熊康宁等专家,但他们都没有能让我参考的底图。于是,我把画底图的任务交给了覃妮娜。很快,底图来了,但她只画了侧剖图,需要“画家师傅”于继东把它们正过来。从侧到正,需要额外增加很多信息。为了在这11张手绘图中准确地反映这些信息,“画家师傅”专程带着样图找我3次,另外我又在电话中要求他改了两次,前后共画了5稿。
覃妮娜的初稿科学性很强,可读性稍弱,我一边润色文字表述,一边转换科学性过强的语言,编辑稿件好像翻译稿件一样,总有一些不知道该如何“翻译”的内容。我们齐心合力磨合了4遍,才最终定稿。最后一遍改她的两篇稿件是在中秋节的前夜,我一边盯着电脑,一边留意着手机——截稿日期早就过了,已经是我要交稿子的时候了,可是好几天联系不上李小波。他手机关机,我连续几天都在给他发催稿短信,鲜有回复,于是告诉他“再不交稿,就拿弹弓崩你家玻璃”,可还是没有消息。我连一个字都没有看见,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晚上10点,我给同样家在成都的刘乾坤打电话,让他带上弹弓,火速去“崩李小波家的玻璃”。很快刘乾坤告诉我,李小波不敢开机,正在拼命赶稿,“小波说今晚一定交稿,不然周晓红会吃了他”。我一边改稿一边等待着。凌晨2点多,QQ窗口突然闪烁着橘红色的光——李小波交稿啦!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