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南风”
风儿在大地上任意地吹着,本来没什么可说的,但风一旦与人事结合起来,就不一样了。山西西南部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古老盐池——解池,在这里,风的用处很大,盐是靠风而生,而生盐多的风又主要是热乎乎的南风,于是“南风”在这里被人们歌颂,名字刻上石碑,神化后又修庙供香。
有些地形可以令风刮得更猛。古时盐池一带的人以为南部中条山间有“风洞”(或许是山口),仲夏时节,风从“洞”出,“声隆隆然,俗称盐南风,盐花得此,一夕成盐”。“盐花”,就是盐畦中隐现的结晶,南风使水分迅速蒸发,一个晚上,盐粒就可以捞出了。今在盐池北岸还遗有古人修建的池神庙,庙中有主殿三座,西殿上悬挂匾额曰“风洞神祠”。池神庙向南一面有券门,上刻“迎熏风”三个字。
古时将南风称作“熏风”。传说在这一带活动的舜,弹着“五弦之琴”,作过《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舜是圣人,托其大名的《南风歌》当然也就了不起。古代的文人赞美舜,跟着就赞美《南风歌》,有的说“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淮南子》)有的说“南风是孝子之诗也。南风养万物而孝子歌之,言得父母生长,如万物得南风也。舜有孝行,故以五弦之琴歌南风诗,以教理天下之孝也。”(《史记·乐书》)还有的说“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唯修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孔子家语》)
古代文人解说舜之《南风歌》,有“治天下”,有“孝行”,有“德如泉流”,不难发现,这都是儒家的大义。儒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并非不爱财,但高谈阔论时,都耻于言财字。他们解说《南风歌》,不往财字上讲,而转到治天下、德、孝的大义上来,是可以理解的。《南风歌》本是很实在的诗,里面提到南风,也清清楚楚地提到“财”,而与风有关的财,只能是采盐。毕竟还有些思想实在的古人,指明了这一点。如明朝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解州有盐池,“池中所产为形盐,以其成形;又曰解盐,以地名也。不俟人工煎煮,惟夜遇西南风,即水面如冰涌,土人捞起池岸,盛以筐袋,驱驴骡载之,远供数省之用,实天地自然之利。大舜抚弦歌《南风》之时,‘可以阜财’,正指此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